李煜的故事大家瞭解嗎?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李煜可以說是皇帝裡面最會寫詞的,也是詞壇中皇帝做得最好的一個。他如果不是皇帝,他可能在於文壇的成就更加斐然,他如果不是詞人,專心的當他的皇帝,他可能會將後唐治理得更好。李煜是不幸的,他的才華揮灑在這樣一個亂世,留給後人無盡的悲傷。
話又說回來,如果李煜不是皇帝,沒有經歷過山河破碎與生離死別,他能寫出那惆悵而柔美的詩篇嗎?「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如此溫婉動人,透著些許惆悵的李煜,又有誰不憐愛。李煜的詞,個人感覺就是婉約風,在婉約這一塊,也就是李清照和納蘭性德可以和他比上一比。
亡國之痛,痛徹心扉,李煜的惆悵猶如滔滔江水
當生活帶給你傷痛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它也許會再為你打開一扇窗戶,李煜生於帝王之家,後唐被北宋滅亡,李煜自此要承受國破家亡的傷痛。從那之後,李煜脫掉黃袍,換上囚服,李煜對於故國家鄉的懷念,猶如滔滔江水一般。李煜為了宣洩這滔滔不絕的情感,在詩詞的路上越走越遠,譜寫出數首膾炙人口的詩詞,在北宋詞壇佔據著一席之地。
一首《相見歡》將李煜的惆悵寫出了新的高度,寥寥數語便將作者的惆悵描繪了出來,成為經典流傳千年。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是後唐的末代帝王,雖然後唐滅亡是歷史的大趨勢,並不是一個小小的後唐可以阻擋得了的。作為後唐的君主,經受國破家亡的變故之後,他的內心滿目瘡痍,猶如破敗了的後唐一樣。李煜自此搖身一變成為了北宋的囚徒,自此揮之不去的愁思便佔據了李煜的內心。
如鉤的殘月照射之下,李煜默默無言地登上了西邊的閣樓,梧桐樹孤立在庭院之中,秋天好似被鎖在了高牆大院之中。
秋天本來是收穫的季節,但對於李煜來說,秋天只是悲傷的季節。「自古逢秋悲寂寥」,陣陣清涼的秋風掃在人的身上,樹枝的枯葉隨著秋風落下。心事重重的李煜在看到這幅衰落之景,無疑會加重內心的惆悵之情。
那離鄉思念之情,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詩人此刻巧妙的以絲來比作離愁,將看不到的愁細化成看得見的愁。詩人此刻作為別國的囚徒,心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體會得到。這滋味包括但不局限於苦、恨、痛、悲、與無奈。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看不到的愁被李煜形象貼切地描繪了出來,成為了寫愁的經典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李煜將離愁比作絲,還是那種剪也剪不斷的絲,理也理不清的絲。而李白曾經寫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詩句,將愁化作了流水,刀又怎麼能夠切得斷流水,李白的愁猶如流水一般。
李煜的愁絲碰撞李白的水,都是寫愁,哪個意境更深沉?小編認為,李煜的愁絲將愁緒的雜且多,細且煩展現的淋漓盡致。李白的愁如流水,雖然是斷不掉,好歹比較通暢一下,而不是和李煜一樣,愁的一團亂麻,在婉約詞這塊,李煜還是更勝一籌。
後記
愁是一個最常見的情感,而李煜卻可以將愁這種看不到的東西寫出來,形象貼切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細細想來,李煜大可不必憂愁,事情已經不可挽回,還不如順應時代的潮流,像劉禪一般享受自己的人生。
情感表達得多了,未免會引人猜忌,而李煜喪命於北宋皇帝的手中,和他屢屢表達自己的離愁別緒思念故國有著很大的關係。從這方面可以看出,李煜是一個出色的詞人,但是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君主。
相關內容: 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