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樓西老柳》白居易所作,新穎別緻,意境深邃

《勤政樓西老柳》白居易所作,新穎別緻,意境深邃

《勤政樓西老柳》白居易所作,新穎別緻,意境深邃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為」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勤政樓西老柳》吧。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是人生最強大的宣言,也許應該是最有趣味的一條。我們的生命是一條單行道,沒有可以回頭的餘地。珍惜此生,用好時光,才是真諦。

《勤政樓西老柳》

【唐】白居易

半朽臨風樹,

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株柳,

長慶二年春。

詩題中的勤政樓,據《唐會要》記載,建於開元二年七月,有勤政務本之意,後毀於戰火。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重修勤政樓,此詩作於重修第三年。遺址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

「半朽臨風樹」,開篇即直奔主題,描寫樓西側栽種的那株老柳樹。樹已「半朽」,不復壯年,但看其英姿,依舊臨風浩歌,不輸當年,鬥志仍存。

這裡詳細寫了老柳樹兩個方面的狀況:第一,其形象是「半朽」的,生存狀態十分令人擔憂,繁茂不如當年;第二,其精神面貌猶好, 「臨風」一詞惹人聯想,恍然使人想到當年「玉樹」時刻。

詩人如此寫來,用意是非常深的,既可以再現當時內心的那種複雜性,也可以為後面的敘寫做好鋪墊。其中的「半」字意味深長,一半難過,一半欣然,所有的滋味都蘊藏於其間,欲說還休的神情如呈眼前。

「多情立馬人」,由樹及人,兩相對照,其中自然是大有可寫之處。這裡的「立馬人」並非他人,正是詩人自己;而」多情「二字,當是指向此時此刻詩人內心的萬千感慨吧。

物情本是人情。此處用典,東晉桓溫北征時,路過看見當年自己所栽種的柳樹,發出由衷的感歎:「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種賦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感情的作法,可見由來已久。

「多情「對「半朽」,以「臨風樹」襯「立馬人」,半枯之朽木,垂暮之老人,不僅僅只是字句上的聯對這麼簡單,而是要用這種藝術手法來表現一種更為深刻的含義,把生命中的難堪一一呈現,語短情長。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前面只見「半朽樹」和「立馬人」,到底沒有詳細說明其具體年月,僅僅只是物我雙方的情感上的交流,樹既是人,人也是樹,歸根結底所要讓人看見的,仍然是像樹一樣蒼老的詩人自身。

在最後兩句裡面,詩人到底開始向眾人介紹:勤政樓西的這株柳樹,是在開元年間(713~741)所種,到現在的長慶年間(821~824),仔細換算之後便可以得知已在百齡上下。而此時的詩人本身,也已經五十一歲了。

不要因為現代人的年齡去對比古人,51歲在當時已經算是老年人,畢竟那個年代的人的平均壽命都是非常短暫的。亦由此,才真正明晰前面的「半朽」不僅指「樹」,更是指向詩人自身的「半衰」之體,真正是:樹也如斯,人也如斯矣!

這首小詩,短短四句,盡皆兩兩相對,如此以來,不得不惹人浮想聯翩。固然詩題明顯好像說明寫的是「老柳樹」,但是當我們棄置表面上的諸多障礙物之後,就會很輕易地發現詩人的真正所詠。

一二相對,三四相對,似乎生怕閱讀者不能明瞭自己的意願,詩人專門在詩句上做文章,就差跑出來叫喊:「臨風樹」對準「立馬人」,樹就是我,我就是樹!正是這種物我交融的高妙手段,使人閱讀此詩,不由再三回味,愈發覺得其新穎別緻,意境深邃。

相關內容: 白居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白居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