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為」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村雪夜坐》吧。
唐憲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因母親去世,離開官場,回家居喪,退居於下邽渭村(今陝西渭南縣境)老家。由於當時的詩人,事業剛剛起步,名聲不顯,退居期間,拖家帶口,加上身體多病,生活無比困窘。幸好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濟,才強勉度過難關。
這首《村雪夜坐》詩的寫作時間,參考詩人的另一首《村居苦寒》,其中有句:「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得知應該就是作於同一段時期。
《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
南窗背燈坐,
風霰暗紛紛。
寂寞深村夜,
殘雁雪中聞。
在題目中,詩人單純四字,就描繪出來一幅「村雪夜居圖」。對於此詩而言,這僅是一個背景,詩人為母親居喪,孤村夜雪,深夜孤坐,其心境該當何等淒涼又悲苦。
「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詩人面朝向南敞開的窗戶,背對著燈光寂寂獨坐,屋外寒風呼嘯而過,雪花夾帶著冰粒,紛紛揚揚,墜落在黑暗的大地上。
此處之「暗」,暗藏著幾層意思,第一層當然是詩人「背燈坐」之後,自然而然形成的陰影;第二層則是室外籠罩整個天地的夜色之暗;第三層就是詩人心情之黯然神傷,或者母親之喪,或者事業之殤。
帶著這樣複雜的情緒,詩人在風雪交加之夜,獨坐孤村,誰也不知道其內心到底隱藏著多少悲傷和孤獨。或許,他的背向燈光,不由自主地擁抱黑夜,下意識之間出賣了無法言喻的情感世界。這個世界缺少光明,充滿了陰影。
「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雪花漫天,比漫天雪花還要濃密的,是無從述說的寂寞之情,悄悄地佈滿了心靈,夜沉沉的孤村上空,一隻迷失旅途的大雁飛過,淒厲的鳴叫聲翻滾在夜空深處,尤其顯得孤單悲涼。
就像有人所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詩人喪母,歸居孤村,其身世與深夜上空飛過的大雁,形象何等相似。詩人在此,明面上寫大雁之孤寂,實際上卻隱喻著自我的孤獨,還有隱隱想要擺脫內心寂寞的不甘之意。
在這裡,白雪是背景,彰顯為母守孝之淒涼;雁是自況,兩者孤單形象剎那間等同起來。所以,詩人的寂寞不僅來自於深夜的彷徨無助,更來自於如孤雁單飛悲鳴般的寂寥。
白居易的詩歌大多淺顯易懂,這首詩雖然短小,卻完全脫離一定的範疇。當我們去閱讀之時,整首詩瀰漫著一股迷霧似的朦朧感,令人無法很快抓住其中的含義。
縱觀全詩,詩中以雁喻人,由雁及人,寄托了一種身不由己的寂寞之情,孤單寥落。尤其在寫景方面,雖然才寥寥幾筆,卻以景引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一股淒涼之意頓時寒徹全身。
相關內容: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