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孔子的身高有多高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簡介

歷史上孔子的身高有多高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簡介

歷史上孔子的身高有多高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簡介

孔子

關於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來說他的一生為世界文化做了巨大的貢獻。他,大概是人類文明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了。生前培養過數千弟子;死後,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影響甚大,甚至成為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主流思想。

作為一個個體來說,他的一切都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因此就延伸出來他的身高問題。根據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所說,孔子的身長九尺有六寸。大家都稱之為「長人」而受到大家的議論。甚至一些學者錯誤的認為:司馬遷寫史記是漢朝,漢朝一尺23.1cm,所以就應該按照那是的尺寸來計量孔子的身高。如果那樣算的話孔子高2.21米,與姚明差不多了。這種看法顯然是愚蠢和錯誤的。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度量衡制度一直都是變化著的,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計量制度。

那到底孔子的身高是多少呢?如果按照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來說,當時的司馬遷是按照以前每個國家所遺留下來的史料來寫的。當時的孔子是魯國人,所以對於他的身高問題最有可能的是來自魯國關於身高的描述。而那時魯國保留了周王朝的禮儀和文化,因此又可以說,魯國的尺度因該跟西周是差不多的。那時西周的一尺的長度為19.7cm或是19.9cm,所以如若按照西周的尺寸,那孔子的身高因該是1.89米或1.91米,也看的出來孔子是個大高個,這樣所計算出來的身高似乎又很合理,而不是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一生中大概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至於孔子究竟是什麼家?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他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教育家,他的教育工作,對我國古代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者。關於他的祖先,曾是宋國的貴族,那時由於遭到遭難,遷居到魯國。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離他而去。他一生的教育全靠自己自讀自修,好學的他還拜了好多個師傅,所以不論是禮儀還是音樂、射箭,他都是樣樣精通。

他的一生在政治上沒有較多的貢獻,年輕的他做過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才當上了魯國的宰相一職。可惜光景不長,由於政治上意見不統一,於是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魯國,開始了他的周遊列國之行。近十年的時間才回到魯國,埋頭於講學和正立古書籍。

他的思想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同時提倡「愛人」,要求統治者相親相愛,愛惜民力。其次,還主張嚴格遵守「禮」的規定。之後周朝就利用這「禮」的原則來區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級的典章制度。自漢以後,成為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孔子在教育這方面,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推出私人講學的風氣。還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今天的教育意義是極其大的。

孔子好學的標準是什麼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與思想家,他一生都沒有停止對知識的學習與自身的進步,孔子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是與自身努力是分不開的。孔子在世時,世人給予了他無數的榮耀與讚譽,但是他都推掉了,唯獨在學習這塊他對自己很是肯定。沒人能像他這麼好學。

孔子還以好學作為評判標準來肯定自己的學生,因為孔子認為好學是最重要的一個品質了。那麼孔子好學到底是有什麼標準呢?

第一孔子認為好學之人要將學習與物慾分開,如果一個人在求學途中還要擔憂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否安適,那麼他肯定不是一個好學之人。而且好學的人是不會以好學為手段最終達到錦衣玉食的目的。好學之人的目的是成為一個有道之人,名利財富這些物質不是學習的最後目的。學習就是學習,不要摻雜任何物質目的,這才是一個真正好學的人。

其二好學之人要端正學習態度,孔子認為要「敏於事慎於言」,這個意思就是好學的人,在做決定的時候要果斷,在言語上要謹慎樸實,所以對事態度與言語表現都是好學的範疇,這是屬於儒家人的內在要求。

其三好學之人不僅僅讀書學習而是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學的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實踐能力的鍛造,避免出現當今社會的高分低能現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是成為一個真正的好學之人。

其四好學之人應該要廣泛涉獵,只要有成就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學無止境。

孔子好學觀是一個立體而且是豐富的好學的衡量體系,讓世人受益頗深。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項橐,春秋莒國人,被稱為神童。自小聰明伶俐,常常一語驚人。項橐考孔子的典故出自《三字經》:「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被孔子拜為老師的項橐,以自身的智慧和天賦讓後世尊稱為聖公。

項橐考孔子的故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孔子聽聞莒國的人民淳厚善良,學習風氣極佳。於是率領一眾弟子前行,去感悟當地的文化智慧。經過碑廊地境,映入眼簾的是山清水秀的風景,地勢平擔五穀豐登,呈現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這果然是個寶地啊!正當孔子與弟子感慨之際,有一個孩子不躲避他們的馬車,站在道路中央一動不動。這個孩子就是項橐。子路呵斥他,他不為所動,孔子出面詢問,稱他「無知頑童」。項橐看子路無禮和孔子出言不遜的樣子,便決心耍弄他們一番。

於是二者展開了一番激論,孔子的問題項橐都一一回應,但項橐的提問孔子皆啞口無言,一行人都在驚歎項橐的智慧。最後,孔子還拜項橐為師。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雖然孔子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那麼大也無奇不有。儘管孔子被項橐的問題給為難,但他並沒有惱羞成怒,破口大罵,而是極具謙遜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並拜項橐為師。此後,這段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既稱讚項橐的智慧,有佩服孔子的勇氣大度。學識不分你我,只要是對的,有道理的,都要虛心學習和接受。

聖人孔子簡介介紹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著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無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備受世人的讚美和傳頌。後人也利用了建孔廟、建祠堂、拍電影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使他的事跡得以一直被流傳。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作為世界文明的的聖人--孔子,關於他的身世也只是一個不解之謎。自千百年來,對於這個問題的正真原因,引來不少人的關心。雖然歷史資料中有些記載,但大部分都是被神化或者是大概的描述,總之也給我們可留下了破解孔子身世之謎的依據。

對孔子身世的記載,最為詳細的是在《孔子家語》一書中,在這本書中不僅詳細記載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的家世,還對他如何向顏氏求婚,如何與顏徵在結合做了繪聲繪色的描述。但在司馬遷指書中就有一句「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至於其中的「野合」究竟是什麼意思,引來多數人的猜測。第一種說法就是,所謂「野合」,是指這位少女(顏征在)在野外被老奴隸主叔梁紇強姦,迫使她懷孕而生下孔子」,這種說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還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廣為流傳。第二種說法就是所謂的「野合」是指不合禮儀的交合。

在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引》就是這麼認為的,又比如在《論語》中說:「野者,由也」,「先進於禮樂,野人也」,都說明了「野」是不合禮的。第三種說法是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來說,「野合」就是在室外、野外交合,由於叔梁紇和顏氏女在尼山之上交合而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因為孔子還有一個哥哥。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野合」指孔子是有他的母親生在尼山野外的,那時顏氏女把他生在一個山洞裡,老虎把他銜出山洞,這個山洞就叫「夫子洞」或「坤靈洞」,現在還有遺跡。那裡還有一口「扳倒井」,傳說顏氏女在生了孔子之後,曾扳倒此井飲水解渴,而且井水流出以後形成了所謂的「智源溪」。這些說法都有模有樣的,但至於哪種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孔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