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註釋】
1烽火:古代一種警報。
2飲(yin)馬:給馬餵水。傍:順著。交河:古縣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
3行人:出征戰士。刁斗:古代軍中銅製炊具,容量一鬥。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
4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琵琶以娛之。
5「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不利,廣利上書請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使至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還在進行,只得隨著將軍去拚命。
6蒲桃:今作「葡萄」。
【譯文】
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台,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
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
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拚命奔波。
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據《資治通鑒·天寶元年》記載:「是時,天下聲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羈縻之州八百,置十節度、經略使以備邊。……凡鎮兵四十九萬人,馬八萬餘匹。開元之前,每歲供邊兵衣糧,費不過二百萬;天寶之後,邊將奏益兵浸多,每歲用衣千二十萬匹,糧百九十萬斛,公私勞費,民始困苦矣。」由此可知,詩人所歌詠的雖為歷史,但是詩的內容卻表達了他對唐玄宗「益事邊功」的窮兵黷武開邊之策的看法。
【作者簡介】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台)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