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傑,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頵之長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亂南渡,其祖父遷居於歙州(新安)休寧馮村(今安徽省休寧縣馮村)。其父令頵追隨南唐烈祖李忭,南唐建國後出任吏部尚書,安家於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故史書稱其為廣陵人。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有詞集《陽春集》傳世。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馮延巳的《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一起來看看吧!
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
馮延巳〔五代〕
蕭索清秋珠淚墜,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
階下寒聲啼絡緯,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起句「蕭索清秋珠淚墜」,前四字寫景,點明時節;後三字抒情,表現主人公在傷感落淚。起句情與景的交融,渲染了淒涼蕭索的環境氣氛,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以下由此出發,層層深入,情與景同時推進。「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枕簟微涼,說明時至秋令;輾轉無寐,則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時「蕭索清秋」象徵著南唐王朝衰敗的時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淚墜」也暗示詞人因憂心國事而難過。
「殘酒欲醒中夜起」,繼續承接前面詞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淚墜」的意象,睡後又起,則對應「展轉渾無寐」。「起」字在這裡起關連作用,為全詞「詞眼」,下面所有詞句,都接續這字,描繪「起」後情景。「月明如練天如水」。因「起」而見寒色。
下片轉而描寫室外近景,轉換為視覺、聽覺,「階下寒聲啼絡緯」,庭階傳來冷冷的「紡織娘」的啼叫聲,「寒」帶感情色彩秋夜勁風,庭樹瑟瑟,靜悄悄的重門關閉著,「悄悄」,言其靜謐,襯托主人公心境的——淒清。
「階下寒聲啼絡緯」,因為「起」而聽秋蟲啼叫;「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因為「起」而聞秋風吹院門。這時,主人公的殘酒大概已經大醒,面對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蕩漾心中,想起了與情人相處的甜蜜日子——「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認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舊時歡愉的攜手之地,想念了一個夜晚,人變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這最後,作品才歸結出題旨,表達對舊時歡愉的深深懷念之情。這首詞的最大藝術特點是情與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發於景。詞中「蕭索清秋」象徵南唐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中、岌岌可危的現實。詞人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以怨婦的內心視角含蓄地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
相關內容: 馮延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