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傷感的兩首詞:賞析《聲聲慢》和《永遇樂》

李清照最傷感的兩首詞:賞析《聲聲慢》和《永遇樂》

李清照最傷感的兩首詞:賞析《聲聲慢》和《永遇樂》

古詩詞問答

你們知道李清照的故事嗎?接下來本站小編為您講解!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被後人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門生,進士出身,為官數任,後來捲入元祐新舊兩黨的黨爭中,晚景淒涼。李清照幼年,家中比較富裕,尤其是藏書豐厚,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從小就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李清照與父親在京城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優雅的生活環境和京城的繁華景象,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大家閨秀,聰慧過人。李清照少年便有詩名,「善屬文,於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還在香閨之中,16歲的李清照就寫出了《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清新自然、明白如畫。這首詞大概是李清照的處女作,此詞一傳揚開去,當時的京城的文人圈子裡,士大夫們無不擊節讚賞。李清照在詩詞上的天才,令人驚艷。她是一位女詞人,與當時的前輩名流們諸如晁補之、張耒等人詩文唱和,可以想像她的文字在那個以男性為主的文人圈子裡引起了怎樣的轟動。

18歲,李清照與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京城結婚。《金石錄後序》中有云:「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婚後,夫妻二人琴瑟和諧,恩愛有加。雖然都是出身書香門第,但是兩人的日子卻過得十分簡樸,他們把節省下來的錢都用來做金石、書籍的收藏,而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元佑黨爭,李清照的父親被捲了進去。李清照隨父親一起,被遣返回原籍。偌大的京城,已經沒有她的立錐之地,李清照不得不與丈夫趙明誠分離。後來蔡京罷相,朝廷毀了《元祐黨人碑》,李格非一家被赦免,李清照才得以與丈夫趙明誠重聚。

公元1107年,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24歲的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給他們歸隱的山居取名「歸來堂」。此後十餘年,李清照與丈夫節衣縮食,搜求金石古籍,度過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歲月。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軍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李清照與丈夫也慘重戰亂之苦,從北方攜帶他們歷年來搜集的金石字畫南下避難。途中,趙明誠因為母親病逝提前趕往江寧奔喪,李清照一介弱女,在兵荒馬亂中於第二年春天將這批稀世之寶押運到江寧府。

建炎三年二月,金軍再次南下,趙明誠罷守江寧,獨自棄城而逃。舟過烏江,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絕句》以吊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不幸的是,途中趙明誠身染重病,在8月病逝於健康。李清照此時46歲,悲痛欲絕之下為文祭奠亡夫:「白日正中,歎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安葬了趙明誠,李清照大病一場。

金軍再次南下,李清照帶著所剩無多的文物字畫一路南逃。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境況淒涼,一連串的打擊讓李清照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李清照於是寫下傳唱千古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整體基調憂鬱而哀怨,即便是千年以後,讀者依然不難透過詩詞本身體味李清照的悵惘與錐心的疼痛。可見,李清照作下此詞的時候,內心的悲哀已經到達了極至,以至於讀者能夠通過這樣一首詩和詞人達到一種共鳴。抑或悲傷,抑或憐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開篇兩兩相疊,訴諸的是遭際悲苦,到底意難平。在這天氣還暖,寒意未盡的節氣裡,最難保養身體。獨酌三兩杯淡酒,卻挨不過這傍晚猛烈的寒風。雁群從天空掠過,我彷彿遇見了故人般,不免傷感。

飄零的菊花堆了一地是如此憔悴,還有什麼能讓我摘取的呢?我獨守窗前,想著如何才能熬到夜黑。黃昏中,梧桐葉落,細雨打在上面,點點滴滴,未曾停歇,一個「愁」字已經無法形容我此時此刻的心境了。

當李清照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晚年婦人。然而,她所面臨的生活不是現世安穩,安享晚年。而是無夫無兒,流離失所的淒涼。

李清照的前半生何其精彩。她出身書香門第,在藝術和詩詞的陶冶下成長為一代才女。青春時代,她幸運地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摯愛,和丈夫趙明誠二人過著舉案齊眉,琴瑟和諧的婚姻生活。

兩個惺惺相惜的愛人在「賭書消得潑茶香」的生活情趣中愈發珍惜彼此的緣分。他們的愛情迎來了熱烈的巔峰,與此同時,宋王朝的統治也走向了窮途末路的悲歌。在風雨飄搖的國度裡,他們的愛情飽受摧殘,卻終難破鏡重圓。

這首《聲聲慢》正是她晚年的孤獨與悲情的寫照。李清照將後半生的悲情愁緒全部融入了這樣一首詞,融入了一場黃昏的一場情緒。因此,此詞看似無物可賞,卻能完全以情動人。

李清照的另一首代表作,是《永遇樂·落日熔金》,知道的人很少,但是在作品手法上,可謂超越《聲聲慢》,堪稱李清照最好的詞作。原文如下: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寫於公元1150年的臨安城,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死後流落江南,已經是22個年頭。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已經是薄暮之年。詞中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

落日如融化之金屬,傍晚暮色四合,如白壁齊攏,霧靄將楊柳染得濃綠,笛聲將《梅花落》的曲調吹響,誰知有春意幾許?元宵佳節,天氣尚暖,可怎知會否再有風雨?詩酒朋友們乘著馬車,騎著駿馬,前來邀約,我都一一婉拒了。

遙想當年,汴梁尚且繁華,每逢正月十五,我們閨閣女子便要戴上飾有翠羽的帽子,插上金絲雪柳,滿頭珠翠,打扮齊整。而如今的我卻如此憔悴,髮髻凌亂,鬢角斑白,不願夜間外出,倒寧願躲在簾下,聽人歡歌笑語。

這首詞的淒愴哀婉的基調與《聲聲慢》頗為相似,但又不同於《聲聲慢》的作品風格。李清照在這首詞中通過對比南渡前後的元宵之景,抒發了自身的離亂愁苦。上片主要寫景,表達觸景生情的苦悶;下片作今昔對比,從個人情緒上升到國家的高度,表達了國破家亡之苦。

經歷過靖康之恥的大宋王朝危在旦夕,這輾轉流離的逃亡生涯豐富了李清照的人生閱歷,也讓李清照賦予其作品更為深厚的情感。因此,這一時期,李清照的筆調偏向樸實清新,有一種反覆歸真的深厚之美。

綜合《聲聲慢》與《永遇樂》兩首詞作,李清照用筆字字用心,極善於打磨文字,在用筆功力上不相上下。正如李調元對她的評價:「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直參片玉班。」

在風格上,兩首詩各有千秋,《聲聲慢》兼具聲韻和意蘊之美,情感表達直擊人心;而《永遇樂落日熔金》的表述則更為含蓄深厚,發人追思。兩種處理方法各有其妙處,兩首詩都是李清照詞作之佳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各有其長。

相關內容: 李清李清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