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橋江上習射》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萬里橋江上習射》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萬里橋江上習射》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詩詞問答

萬里橋江上習射

陸游

坡隴如濤東北傾,胡床看射及春晴。

風和漸減雕弓力,野迥遙聞羽箭聲。

天上欃槍端可落,草間狐兔不須驚。

丈夫未死誰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註釋】

萬里橋:在成都城南錦江上。

坡隴:起伏不平的坡地。

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由少數民族地區傳入,故名。及:趕上。

雕弓:雕畫彩紋的弓。

迥(jing):遠。羽箭:箭,因尾部綴鳥羽,故稱。

欃(chan)槍:彗星的別名。古人認為它的出現定有兵亂,這裡代指金兵。端:真正。

笴(gn):箭桿,代指箭。

【譯文】

高低不平的坡地,如起伏的波濤,向東北方向傾斜,

在這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看將士射箭練兵。

風和日暖,稍稍減弱了角弓的力量,

曠野遠處,已就聽到了羽箭的嘯鳴。

奮起了神威呵,天上的彗星也能射下,

草間的狐兔呵,用不著慌亂吃驚。

大丈夫只要不死,誰能料定我再無作為?

他年若能施展身手,一箭攻下它百座堅城!

【創作背景】

據《續資治通鑒》載,淳熙四年(1177)正月,宋孝宗下詔:「自今內外諸軍,歲一閱試」;「沿江諸軍,歲再習水戰」。這首詩就描寫了成都駐軍在萬里橋一帶江上演練的情景。

【作品鑒賞】

《萬里橋江上習射》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塑造了認真操練、臂力非凡、技法高超的將士形象;表達了詩人打敗南犯金兵的必勝信念、對不思進取的小人的不屑,以及不甘無所作為、渴望收復江山、建功立業的慷慨鬥志。這首詩轉接自然,愈轉愈深,但始終圍繞著「射」字來寫,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虛或實地反覆提及,不過背景、含義不盡相同。

開篇寫景,詩人從大處落墨,說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猶如起伏的波濤向東北傾流而下。這就詩題而言,好像是閒筆,其實不然,那「如濤」的比喻,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江水滔滔的畫面;同事,詩人將靜的「坡隴」化成奔流的波濤,這闊大的境界,躍動的形象,也隱含著詩人激動興奮的心情。這便為全詩設置了背景,創造了氣氛。詩人說正當一個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觀看江上將士演習射箭。這一方面點題,一方面點明時間,而後者又為下文埋下伏筆。

第二聯緊承「春晴」生發。春天風和日暖,角弓用的膠的粘力受到影響,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減弱。但是,儘管「風和漸減雕弓力」,還是可以聽到將士們射出的羽箭帶著一聲長嘯,飛向曠野的遠處。這兩句詩一退一進,刻畫出將士們認真演習,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為這樣,詩人才感到「天上欃槍端可落」。

頸聯是從頷聯引出來的議論,意思是如此習武練兵,正可擊退金人的侵犯,那些「草間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驚慌。有這下一句作陪襯,更加強了上句的力量,更強調出收復失地的宏願。頷聯描寫見聞,頸聯藉以發輪,一實一虛,相得益彰。「端可」、「不須」而語,下得有理,並前後呼應。

尾聯宕開一筆,這兩句詩實際上是詩人抒懷詠志。男子漢大丈夫只要不死,誰也不能斷定無作為。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魯仲連那樣一箭下百城。壯懷激烈,氣勢磅礡。這一豪壯的結語,使全詩的思想得到昇華,精神為之一振,大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顯示了陸詩豪邁雄健的風格。

全詩以寫景起,以敘事承,以議論轉,以抒懷合。轉接自然,愈轉愈深,但始終圍繞著「射」字來寫,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虛或實地反覆提及,不過背景、含義不盡相同,深得七律章法之妙。

【文學賞析】

萬里橋,在四川成都南錦江上。淳熙四年(1177)正月孝宗有詔:「自今內外諸軍,歲一閱試」;「沿江諸軍,歲再習水戰」。這首詩就是記淳熙四年春天,詩人觀看萬里橋一帶江上演練的情景,以及由此而觸發的感想。

開篇寫景,詩人從大處落墨,說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猶如起伏的波濤向東北傾流而下。這就詩題而言,似是閒筆,其實不然,那「如濤」的比喻,是很容易讓人連想到江水滔滔的畫面;同時,詩人將靜的「坡隴」化成奔流的波濤,這闊大的境界,躍動的形象,不也隱含著詩人激動興奮的心情嗎?

這便為全詩設置了背景,創造了氣氛。胡床,即交椅,因為最初從域外傳入,故稱胡床。詩人說正當一個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觀看江上將士演習射箭。這一方面點題,一方面點明時間,而後者又為下文伏筆。

第二聯緊承「春晴」生發。雕弓,指用雕畫裝飾的弓。古時角弓用膠黏結獸角製成,春天風和日暖,膠的粘力受到影響,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減弱。但是,儘管「風和漸減雕弓力」,還是可以聽到將士們射出的羽箭帶著一聲長嘯,飛向曠野的遠處。

這兩句詩一退一進,刻畫出將士們認真演習,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為這樣,詩人才感到「天上欃槍端可落」。天欃、天槍,星名,都是彗星,古人認為它的出現主有兵亂,這裡代指金人;端,正。狐兔,喻小盜小賊。五六兩句是從上聯引出來的議論,意思是如此習武練兵,正可擊退金人的南犯,那些「草間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驚慌。

有這下一句作陪襯,更加強了上句的力量,更強調出收復失地的宏願。頷聯描寫見聞,頸聯藉以發論,一實一虛,相得益彰。「端可」、「不須」二語,下得有力,並前後呼應。尾聯宕開一筆:「丈夫未死誰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笴,箭桿。「一笴」句典出《戰國策·齊策六》魯仲連事。

時燕軍所佔之齊地聊城為齊人所圍,魯仲連作書勸燕將識大勢,及早歸降,以箭將此書射入城內,燕將果降。這兩句詩實是詩人抒懷詠志。男子漢大丈夫只要不死,誰能料到一定無所作為呢?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魯仲連那樣,一箭下百城!

壯懷激烈,氣勢磅礡,無怪方東樹評曰:「收語亦豪」。這一豪壯的結語,使全詩的思想得到昇華,精神為之一振,大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顯示了陸詩豪邁雄健的風格。陸游在蜀中的心情是極其苦悶的,但是,他不管在哪兒,不管自己只是個臨時代理的地方官,也不管自己心情如何,每一次校閱,總是照常主持、參與,並熱情賦詩。

在他的詩集中可以看到乾道九年(1173)寫的《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閱》,淳熙元年(1174)寫的《蜀州大閱》,淳熙二年寫的《成都大閱》,特別是淳熙三年陸游被人攻擊為「燕飲頹放」,遭到落職處分之後,淳熙四年春他還要去觀看萬里橋江上習射,並寫了這樣一篇慷慨磊落、意氣昂揚的詩篇。

這些行動,這些詩歌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詩人一貫重視習武練兵以抵制侵擾的思想,反映了詩人對恢復中原的執著追求,也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心懷國事,憂天下之憂,而不計個人得失的可貴品格。可見他後來勸勉辛棄疾所說:「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絕不只是口頭上說說的,也絕不只是對別人的,而是自己早就是這樣實踐著的!

明白了這些,就更能體會到這些作品的思想價值及其感人之處。這首詩以景興起,繼而敘事,轉而議論,結以抒懷。轉接自然,愈轉愈深,但又始終圍繞著「射」字在寫,因而與「射」字相關的「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虛或實地反覆涉及,不過那背景、那含意又是各不相同的。

【名家點評】

清代中期文學家及著名思想家方東樹《昭昧詹言》:「起有遠勢,三、四寬博,五、六較遜,收語亦豪。」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其詩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