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早餐,隨擔夫出平壩南門,循西山麓南行。
二里,有石坊當道,其南叢山橫列,小溪向東峽去,路轉西峽入。三里,又隨峽南轉。又二里,上石子嶺,逾嶺為石子哨。
又七里,過水橋屯。又五里,為中火鋪。又二里,西上坳,從坳夾行一里,為楊家關。又西三里,為王家堡,乃南轉四里,為石佛洞。洞門西向,不深,有九石佛,甚古。其處西抵大茅河為安酋界,約五十里。又南五里,平塢間水分南北流,是為老龍過脊。又南五里,為頭鋪。又南二里,西入山坳。逾之,出其西,又南行三里,過一堡,又二里上隴,入普定北門。一岐自東北來者,廣順道;一岐自西北來者,大茅河諸關隘道。
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闊;南半里,有橋;又南半里,有層樓跨街,市集甚盛。
二十一日出南門,西南行十五里,為楊家橋,有堡為楊橋堡。
又南十里,為中火鋪。
又南一里,抵龍潭山下,轉入西峽。西八里,有哨。轉南七里,為龍井鋪。又南七里,過啞泉,大路從東南下山,繞山南入安莊東門;小路越嶺西而南下,度小橋,抵安莊西門。安莊後倚北峰,前瞰南隴,而無南北門,惟東西兩門出入。
西門外多客肆,余乃入憩焉。
遂入西門,遇伍、徐二衛捨,為言:「此間為安邦彥所荼毒荼音tu荼毒即毒害、殘害,殘害獨慘,人人恨不洗洗劫、討伐其穴。然以天兵臨之,蕩平甚易,而部院朱獨主撫,以致天討不行,而叛逆不戢ji收斂。今正月終,猶以眾窺三汊河,以有備而退。」
三汊河者,去安莊西五十里,一水西北自烏撒,一水西南自老山中,合併東北行,故曰「三汊」;東經大、陸廣、烏江,B與安限為天塹者、惟此;今設總兵官駐其地。時朱總督已斃,輿用車載屍還越,而按君馮士晉,為四川人,余離貴省日,亦親臨陸廣,巡歷三汊,將由安莊抵安南。
伍君曰:「按君此行,亦將巡察要害,分佈士卒,為剿除之計,非與朱為比者。」不識然否?普定衛城內,即安順府所駐。余先聞安順止土知州,而宦籍有知府節推,至是始知所駐在普定也。
安莊衛城內,即鎮寧州所駐。其分署在南城內段公祠之東,段公名時盛,天啟四年任鎮寧道。雲南普名勝叛,踞阿迷州,段統兵征之,死於難,故州人立祠祀之,而招魂葬於望水亭之西。
今普名勝之子,猶據阿迷州。
湫敝殊甚十分低矮破爛。庭有古衫四株,大合兩人抱,豈亦國初之遺耶?
安商衛城內,即永寧州所駐。考《一統志》,三衛三州,舊各有分地,衛俱在北,州俱在南。今州衛同城,欲以文轄武,實借武衛文也。
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苗孽,似非當時金甌無缺金甌即金盃,金甌無缺指保持某種好東西的完美矣。
三衛之西,為水西所苦,其東又諸苗雜據,惟中一道通行耳。
二十二日五鼓,大雨達旦,余少憩逆旅。
下午霽,獨南遵大路,一里逾嶺,由岐東下半里,入雙明洞。此處山皆迴環成窪,水皆下透穴地。將抵洞,忽塢中下裂成坑,闊三尺,長三丈,深丈餘,水從其東底溢出,即從其下北去。溢穴之處,其上皆環塍為田,水盈而不滲,亦一奇也。從此西轉,則北山遂南削為崖,西山亦削崖北屬之,崖環西北二面,如城半規。
先抵北崖下,崖根忽下嵌成洞,其中貯水一塘,淵碧深泓,即外自裂坑中潛透而匯之者。從崖外稍西,即有一石自崖頂南跨而下,其頂與崖並起,而下闢為門,高闊約俱丈五,是為東門。透門而西,其內北崖愈穹,西崖之環駕而屬者,亦癒合。西山之南,復分土山一支,掉臂而前,與東門外崖夾坑而峙。昔有結高垣,壘石址,架閣於上,北與東門崖對,以補東向之隙,而今廢矣。由東門又數十步,低西崖下。其崖自南山北屬於北崖,上皆削壁危合,下則中辟而西通,高闊俱三倍於東門,是為西門。此洞外之「雙明」也。
一門而中透已奇,兩門而交映尤異。其西門之外山,復四環成窪,高若列城。水自東門外崖北淵泓間,又透石根溢出西門之東,其聲淙淙,從西門北崖,又透穴西出。
門之東西,皆有小石樑跨之,以入北洞。水由橋下西行環窪中,又透西山之下而去。西門之下,東映重門,北環墜壑,南倚南山,石壁氤氳,結為龕牖,置觀音大士像焉。由其後透穴南入,石竅玲瓏,小而不擴,深可十餘丈而止。
此門下南壁之奇也。
北接北崖,石屏中峙,與南壁夾而為門。屏後則北山中空盤壑,極其宏峻,屏之左右,皆有小石樑以分達之。屏下水環石壑,盤旋如帶。此門下北壁之奇也。北壁一屏,南界為門,北界為洞,洞門南臨。
此屏中若樹塞,遂東西亦分兩門,南向。
水自東門下溢穴而出,漱屏根而入,則循屏東而架為東橋,而東門臨之;又溢穴出西門下,循屏西而架為西橋,而西門臨之。此又洞內之「雙明」也。先從西門度橋入,洞頂高十餘丈,四旁平覆如幄;而當門獨旋頂一規,圓盤而起,儼若寶蓋中穹;其下有石台,中高而承之;上有兩圓窪,大如銅鼓,以石擊之,分清濁聲,土人詫為一鍾一鼓雲。
洞西北盤亙,亦多垂柱裂隙,俱迴環不深。東南裂隙下,高迥高遠亦如西門,而掩映彌深,水流其前,瀠洄迴環纏繞作態,崆峒這裡泛指山清冷,各極其趣。
遂逾東橋,仍出西門下,由其前南向而上,直躋崖根,復有洞東向,高闊俱三丈,而深十丈。
洞後北轉,遂上穹而黑,然不甚深矣。洞中干朗,有僧棲之,而中置金仙像。乃叩僧索筆攜炬,同下窮西門大士後小穴,並錄壁間詩。
返寓已暮。
二十三日雇短夫遵大道南行。二里,從隴頭東望雙明西巖,其下猶透明而東也。洞中水西出流壑中,從大道下復入山麓,再透再入,凡三穿巖腹,而後注於大溪。蓋是中窪壑,皆四面山環,水必透穴也。又南逾阜,四升降,共四里,有堡在南山嶺頭。路從北嶺轉而西下,又二里,有草坊當路,路左有茅鋪一家。又西下,升陟隴壑,共七里,得聚落定居一年以上的村落一塢,曰白水鋪,已為中火鋪矣。
又西二里,遙聞水聲轟轟,從隴隙北望,忽有水自東北山腋瀉崖而下,搗入重淵,但見其上橫白闊數丈,翻空湧雪,而不見其下截,蓋為對崖所隔也。復逾阜下半里,遂臨其下流,隨之湯湯西去,還望東北懸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擔夫曰:「是為白水河。前有懸墜處,比此更深。」餘恨不一當其境,心猶慊慊遺憾。隨流半里,有巨石橋架水上,是為白虹橋。其橋南北橫跨,下辟三門,而水流甚闊,每數丈,輒從溪底翻崖噴雪,滿溪皆如白鷺群飛,「白水」之名不誣矣。度橋北,又隨溪西行半里,忽隴箐虧蔽,復聞聲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
透隴隙南顧,則路左一溪懸搗,萬練飛空,溪上石如蓮葉下覆,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如鮫綃jiāoxiāo名貴涼爽的薄紗萬幅,橫罩門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數計,搗珠崩玉,飛沫反湧,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
蓋余所見瀑布,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但從其上側身下瞰,不免神悚。而擔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瞻其亭,猶在對崖之上,遂從其側西南下,復度峽南上,共一里餘,躋西崖之巔。其亭乃覆茅所為,蓋昔望水亭舊址,今以按君道經,恐其停眺,故編茅為之耳。其處正面揖拱手致禮書飛流,奔騰噴薄之狀,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停憩久之,從亭南西轉,澗乃環山轉峽東南去,路乃循崖石級西南下。
又升陟隴壑四里,西上入塢,有聚落一區在東山下,曰雞公背。土人指其東南峰上,有洞西北向,外門如豎而內可容眾,有「雞公」焉,以形似名也。其洞東透前山,而此塢在其後,故曰「背」。余聞之,乃賈勇先登,冀一入其內。比登,只有一道西南上,隨之迤邐攀躋,竟無旁岐。
已一里,登嶺頭矣,是為雞公嶺。坳中有佛宇。問洞何在?僧指在山下村南,已越之而上矣。擔夫亦至,遂逾嶺西向下,半里,抵壑中。又半里,有堡在南隴,曰太華哨。又四上嶺,逾而西,又一里,乃迤邐西南下,甚深。始望見西界遙峰,自北而南,屏立如障,與此東界為夾,互相頡頏xiehāng不相上下,彼此抗衡;中有溪流,亦自北而南,下嵌壑底。望之而下,一下三里,從橋西度,是為關嶺橋。越橋,即西向拾級上,其上甚峻。二里,有觀音閣當道左,閣下甃石池一方,泉自其西透穴而出,平流池中,溢而東下,是為馬跑泉,乃關索之遺跡也。閣南道右,亦有泉出穴中,是為啞泉,人不得而嘗焉。
余勺馬跑,甘冽次於惠,而高山得此,故自奇也,但與啞泉相去不數步,何良kǔ惡劣之異如此!
由閣南越一亭,又西上者二里,遂恥嶺脊,是為關索嶺。索為關公子,隨蜀丞相諸葛南征,開闢蠻道至此。
有廟,肇自國初,而大於王靖遠,至今祀典不廢。
越嶺西下一里,有大堡在平塢中,曰關嶺鋪,乃關嶺守禦所所在也。計其地猶在山頂,雖下,未及三之一也。
至才過午,夫辭去,余憩肆中。
二十四日晨起,以乏夫為慮。忽有陀騎馬幫至,尚餘其一,遂倩之,議至交水。以筐囊裝馬上,令之先行,餘飯而後往。西南七里,上北斗嶺。一里,西逾其脊,有亭跨其上。西望崇山列翠,又自北屏列而南,與東界復頡頏成夾,夾中亦有小水南去。從嶺西下二里,低夾塢中,有聚落倚其麓,是為北斗鋪。關嶺為中界高山,而北斗乃其西陲。雞公嶺為東界高山,而太華乃其西陲。二界高嶺,愈西愈高。由鋪西截塢橫度二里,乃西向拾級上。迤邐峰頭,五里,逾一坳,東眺關嶺,已在足底。有坊跨道,曰「安普封疆」,是為安莊哨。
自關嶺為鎮中、永寧分界,而安莊衛之屯,直抵盤江,皆犬牙相錯,非截然各判者。又西上峰峽中三里,崖木漸合,曰安籠輔,又永寧屬。按志有安籠箐山、安籠箐關,想即此。問所謂安籠守禦所,土人云:「在安南東南三日程。」
此屬普州,又非此矣。按此地在昔為安氏西南盡境,故今猶有安莊、安籠、安順、安南諸名。蓋安氏之地,昔以盤江為西塹,而今以三汊為界,三汊以南,盤江以東,為中國舊衛者僅此耳。
由鋪西更南上一里,逾嶺稍下,有塢中窪。
又西半里,則重峰夾坑,下墜北去。盤嶺側,西度坑坳半里,復拾級上二里,有庵跨道,是為象鼻嶺。由其西度脊,甚狹,南北俱削壁,下而成坑,其上僅闊五六尺,如度堵牆壁。又宛轉北躋,再過一脊,共二里,陟嶺頭,則此界最高處也。東瞰關嶺,西俯盤江以西,兩界山俱屏列於下,如「川」字分行而擁之者,嶺西又盤塢為坪,結城其間,是為查城,即所謂鼎站也。
有查城驛,屬安南。鼎站為西界高山,而白雲寺乃其西陲,亦愈西愈高。乃望之西北下,共二里半,而稅駕逆旅趙店。江西人。時駝騎猶放牧中途,余小酌肆中,入觀於城,而返憩肆間。
其地為盤江以東老龍第一枝南分之脊,第二枝為關嶺,第三枝為雞公背。三枝南下,形如「川」字,而西枝最高,然其去俱不甚長,不過各盡於都泥江以北。其界都泥江北而走多靈者,又從新添東南,分支下都勻南,環獨山州北而西,又東南度雞公關而下者也。
其地東南為慕役長官司,李姓。
東北為頂營長官司,羅姓。
西北為沙營長官司,沙姓。
時沙土官初故,其妻即郎岱土酋之妹,郎岱率眾攻之,人民俱奔走於鼎站。
沙營東北為狼代土酋,東北與水西接界,與安孽表裡為亂,攻掠鄰境;上官惟加銜餌,不敢一問也。
按是嶺最高,西為查城,東為安籠箐,皆絕頂迴環而成塢者,在眾山之上也。
《一統志》永寧之安籠箐關,正指此。
普安之安籠千戶所,在安南東南三日程者,即與廣西之安隆長官司接界,乃田州白隘所由之道。在普安安籠千戶所,當作安隆,與廣西同稱,不當作安籠,與永寧相溷hun混亂也。
鼎站之峽,從東北向西南,其東南即大山之脊,而查城倚其西北,亦開一峽而去,乃沙營土司道也。其泉源亦自東北脊下,穿站街而西,南墜峽底,西南峽脊亦環接無隙,遂從其底穿山腹西去,當西注盤江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