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禮儀,封建統治者也願意維護遵守這個傳統,等級分明,尊卑有別,講究禮制有利於權力的鞏固。這種禮製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女子三德四從,君臣之道,表現在姓氏上的講究讓古時候的名字比現在複雜得多。
屈原雕像
古代人名有姓,有氏,有字,有名,還有封號,謚號等。所以古代稱呼並不是簡單名字用於區別人名,它還暗含了很多包括階層,身份,地位,榮譽的含義。
戰國時代,楚國的國姓一直是羋。楚威王熊通,姓羋,名通,氏為熊。我們稱他為熊通而非羋通,是指用氏來稱呼。姓是表示大的歸屬,為族譜,氏是姓的從屬分支。羋姓就有身份顯貴的意思。屈原是楚國貴族,也姓羋。熊通的兒子熊瑕被封地在南楚一代,封地為屈,因此熊瑕以及他的後代就以改屈為氏名。這裡體現了姓會因為政治地位的不同而改變。屈原是熊瑕的後代。屈就是屈原的氏。因此屈原的祖先也是熊氏一族。所以對於羋原是否是屈原這個問題你知道答案了嗎?
現代的名字,是把姓和氏合併,名和字合併。現代人就比較接受人人平等關於貴族爵位,或者丈夫之類的尊卑之分就漸漸消失了。這其實是現代文明的一種進步,但我們仍然不忘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和還原就是對古時的禮儀約束的一種致敬。屈原叫屈原用的是氏稱呼他,有表敬意的意思。所以屈原既可以叫羋原,也可以是熊原,但我們通常都用屈原這個名字來稱呼他。羋原也就是屈原的意思。
屈原的漁父辭講了什麼內容
公元前299年,屈原接二連三地勸說楚王不要去秦國赴會,稱秦國凶如猛虎,狡似豺狼,與這樣的國家結盟,無異於玩火自焚。
篆書漁父辭
屈原的直言不諱加上朝廷上小人的讒言,讓楚王對屈原忍無可忍,他罕見地對屈原大發雷霆:我去意已決,再有喋喋不休者,斬立決。這樣一意孤行的楚王讓屈原覺得十分陌生,這完全不是記憶裡宅心仁厚的楚王了。
屈原哪裡知道,楚王周邊的親信全都被秦國張儀買通了,這些親信終日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此時的屈原在楚王心裡已經完全沒有地位。楚王到了秦國後,果然如屈原所料,剛入國境,就被扣了起來。
楚王再後悔也為時已晚,他身邊的護衛全被繳械,自己則被押送到秦國都城咸陽。有人質在手後,秦國立刻獅子大張口,楚不肯。秦國大軍進犯,丟掉國君的楚國已經毫無招架之力
三年之後,楚王在秦國鬱鬱而死。同時,屈原也再次被流放。這是屈原第二次流浪,也是最後一次。他每日無所事事,形單影隻,披頭散髮,不修邊幅。汨羅江是他最常去的地方,那裡江水浩瀚,碧波千里,烈烈的江風或許能吹散他的愁思。一天一個漁夫問屈原:您是一國大夫,怎麼成天在江邊無所事事?屈原歎道:世界如斯之渾濁,我還有何留戀?漁夫說:先生滿腹經綸,何不蕩滌污垢,重整河山?屈原滿臉無奈:你願意讓污穢之物沾到自己衣服之上嗎?漁夫無語,轉身划槳而去。
不久之後,屈原根據這件事作出漁父辭。漁父辭成之後,屈原再也無心留戀塵世,縱身一躍,投入江中。
屈原真的是同性戀麼
屈原和楚王是否有斷袖之好,從民國開始就被人們爭相議論。畢竟屈原早期受到楚王的厚恩器重,後期被數次流放時,放浪形骸,終日水邊唱詩,詩歌內容大多纏綿悱惻,這讓人不得不往同性方面想。
支持方認為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終年廝殺,今日是你的城池,明天已經成為別人的領地,所以百姓對國家的認同感很弱,忠君愛國的思想很難生根發芽。譬如孔子,一直持有忠君的觀點,可是他還是經常周遊各國,對本國國君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愛戴之情。由此可見,忠君在戰國諸強紛爭的年代,是很小眾,很難實現的。
還有在那個年代,社會風氣並沒有人們想像的封閉滯澀,反而十分奔放。龍陽男風不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之上都十分風靡,人們並沒有覺得這種喜好有多麼難以啟齒。不少諸侯世家都養有男寵,終日出雙入對,耳鬢廝磨,卿卿我我,蔚成風氣。
除此之外,屈原詩歌瑰麗纏綿,常常稱呼自己為美人,並認為自己面容姣好。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彷彿一隻顧影自憐的白天鵝,不得不讓人心底溫柔叢生。擁有這般細膩情愫的人肯定不願意被心上人冷落的吧?
或許在第一次被流放時,屈原已經心碎無比,但是心還未死,他依然時時懷念著楚地。在第二次被冷落流放時,他一定已經徹底心涼,自己的話在楚王心裡已經沒有任何份量,如此下去,何必苟活?
當然,屈原之死究竟是殉國還是殉情,這之間的爭論永遠沒有休止。是否是同性戀也無從細考,就留給人們猜測吧。
相關內容: 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