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司馬遷的作品,不僅驚歎於這樣一位文學大家的筆墨,也被他在微光裡尋找希望的精神所感動,影響了中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的父親是一位怎麼樣的人呢?這位父親又有什麼樣的經歷影響著少年司馬遷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解開謎團。
司馬談
司馬遷書寫《史記》在一定程度上是繼承父親的遺志,光耀祖德。司馬氏遠祖家傳做世典周史和武將,但自從春秋時司馬氏離開周國去往晉國開始,司馬氏族逐漸衰落,伴隨著家族的沒落,世代傳承下來的典史意識也逐漸淡化。史官文化早已名存實亡。正當壯年的司馬談決心重振家學,這使他不得不從零研學古文,身負著司馬氏的責任,他注定要付出比別人千倍的努力去研讀各個領域,謙虛而努力學習道學、易學、天官學等。當家族的使命從司馬談這一代重新被抗起時,也意味著小小的司馬遷也注定是這張大旗的守衛者,在父親的督導下,再加上司馬遷對史學的熱愛,司馬遷十歲便誦讀古文,為後來的作為打下基礎。
史記
做官之前,司馬談在家鄉接受私塾老師的教誨,已經具備一些知識基礎。入仕之後,不敢將沉溺於官場爭鬥,而是將振興家族史學的使命牢記心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學問。在司馬談入仕時,西漢已經拉開了罷黜百家的序幕,由於太皇太后尊崇黃老之學,並沒有罷黜道學,但此時的道學已初露衰落之象。司馬談並沒有因為黃老之學衰落轉而學習時興的儒學,而是向晚年的黃子學習道學,兩人交談甚歡如魚得水,黃子毫不保留地講授學問,司馬遷的道學修養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西漢一流的道學家。司馬談並不是守舊一派,自己學習道學的同時也看到了儒學的前景,因而讓司馬遷向董仲舒和孔安國這樣的儒學大師學習。道學素養好的司馬談並沒有僅局限於一門學問,他也開始了天文學和易學的學習。
司馬談學天宮學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天文學,天文學有兩個分支,一為星占家,用於占驗;一為歷家,用於制曆法。在《史記·天官書》中總計了星戰學,《歷書》總結了曆法推步,在古代二者都是具有實踐作用的。司馬談的天文學來源於唐群,當時,唐先生的職位在司馬談之下,向晚輩學習可以說是司馬談不恥下問了。可見,司馬遷的天文學,是受父親司馬談和唐群的影響。對唐群來說,他對司馬氏的天文學影響很深。後來,司馬談也向楊何學習《易》學也體現了司馬談謙遜的學習態度,父親對學問的態度司馬遷也是耳濡目染,在後來執筆《史記》時,父親的身影也成了司馬遷身陷囹圄的精神支柱。
論六家要指
在儒道相爭日益激烈的西漢,父子兩人雖然推崇的學術存在差異,但倆人絕不是對立的。因為父子兩人都不是純儒學者或純道學者,兩個人志向一致,所以並不阻礙司馬遷向父親交流學問。例如,司馬談作《論六家要指》的動機是希望用道學闡述統一思想,認為無為而治才能長治久安,只是闡述思想,無意捲起政治鬥爭。發表這一學問時,司馬遷已經壯游歸來,成為司馬談的得力助手。而且,全文分為上下兩部分,前部分講述各家的要點,後部分是對前文所提出的論點加以解說,這部分應該是司馬遷的解說。這篇文章裡涉及到的兩點論思想對司馬遷產生了影響,所以,在看待和記錄人物和事件時,司馬先生一般不極端否定和極端肯定。作為父子兩人的心血的《要指》將不同時期的政治作比較,都得出無為政治比干涉政治好的結論,這對《史記》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史記
就是這樣一位嚴格律己、不恥下問的父親才會培養出司馬遷這樣偉大的人物。在決定扛起振興家族史學文化這面大旗開始,司馬談就注定不會停下學習的腳步,為了同一個志向,父親身體力行的影響著司馬遷,兩個人拜學同一位老師、兩個人為同一篇文章注入心血。
司馬遷
司馬遷正是由於有這樣一位言傳身教的父親,才能成為這樣的一位千古名人。
相關內容: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