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宋詞標誌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與唐詩並稱雙絕。但是你知道現存宋詞最多的詞人是誰嗎?他就是南宋時期的辛棄疾,現存宋詞629首。今天來說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也就是說辛棄疾、蘇軾等詞人還有很多冷門的詞作,值得我們去品讀。本篇文章就讓我們先從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滿江紅·點火櫻桃》,來共同品讀它的藝術魅力。首先,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一首政治抒情詞。它表面上,是通過對春景的描寫,抒發春愁和春恨。實際上,是以春景為媒介,抒發了國破家亡不可逆的悲哀。然後,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辛棄疾的這首《滿江紅·點火櫻桃》: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
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
家何在,煙波隔。
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
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詞的開頭「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是這首詞出神入化的地方,可謂讀後大呼過癮。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它不僅把春色的燦爛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把自己的炙熱情感抒發的酣暢淋漓。你看,它的意思是說,一顆顆櫻桃,紅得就像著了火,映照著一架荼蘼花白的像雪。可見它們的交相輝映,是分外嬌艷啊。
除此之外,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沒有一個寫情的字,然而點火二字寫得多麼熱烈,照字又寫得多麼有力」。概括來說,便是辛棄疾一開頭就擲地作金石聲,令人驚艷。隨後,「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辛棄疾便繼續對春色展開了描寫,即春天好,春筍穿破了長滿青苔的土階,春燕牽引著初產的幼雛飛翔,流鶯呼朋引伴恰恰啼。
詞到這裡,可以說辛棄疾為我們勾畫了一幅迷人的春光圖。但好景不常在,「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所以詞人在這裡詢問春天,既然你要走,為何不肯把我的愁緒帶走?你難道沒有看到我早已經愁腸千結了嗎?很明顯,這裡著重突出了詞人的春愁和春恨。雖然它看似比較無理,但卻是春愁和春恨深的體現。
詞的下片,從「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開始,辛棄疾便從對春景的描寫,轉到了抒發國破家亡不可逆的悲哀上。它的意思是說,我登上高樓佇立遠望,只能看到春山重重疊疊,我的家鄉在何方呢?全被那煙波阻隔了。我們都知道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這裡的春山、煙波,便像征著政局的險惡及詞人所遇到的無數艱難險阻。
「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即我該把這古往今來山河破碎的恨事,向誰盡情訴說呢?由此可見,辛棄疾心中的恨並不是尋常的春恨之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國大恨。但可悲的是,那個時代無人願意同詞人一起為山河破碎而努力。「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就連在夢中,我也見不到千里之外的故鄉,只能聽到杜鵑的悲鳴聲傳遍三更的冷月。
顯然,這是詞人因滿腔的愁恨而無法入眠。於是便化為最後的「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即我聽到杜鵑聲聲勸我不如歸去,可它怎麼知道,我是有家歸不得。詞到這裡便結束了,詞人對國破家亡不可逆的悲哀也達到了頂點,因為這是詞人無可奈何的啊。雖然說辛棄疾有很多雄豪壯闊的名篇,但是這首深曲細膩之作,無疑也很動人。
總的來說,辛棄疾的這首詞比較冷門,但一開頭就出神入化,讀後大呼過癮。「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除了分為嬌艷的春景外,它不也是象徵了辛棄疾一生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火熱追求嗎?
相關內容: 辛棄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