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為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老子化胡。因為老子對道的研究,在道教的地位很是尊貴。
因為老子對道的極度傳揚,在一個人西出函谷關的路上,向西域人、天竺人傳播道家經典,這個教化的過程被後世稱為老子化胡。在老子尚未化胡的時候,他一直在皇宮中擔任皇家的圖書管理員。老子之所以如此博學,在一定程度上也源於他的好學。由於在朝堂的不得志,還有自己所在國家的日益沒落。老子毅然決然的請辭職務。老子剛開始沒有目的的西行,在一次邊界的時候,有一個官員希望得到他的墨寶,於是老子把他對道的理解寫了下來。這就是後世有名的道德經。老子在留下道德經後便銷聲匿跡了。
在往西的道路上,老子不斷在旅途中傳揚道家的學說,也在途中不斷探索道的深意。老子終其一生都在為道的弘揚而努力。當然老子留給後世,也不僅僅就是化胡為佛,他為道教的壯大,道教徒的擴充都在做著努力。人們提到老子化胡為佛的經典時,也必然感歎一代聖賢偉岸的身軀。即使他已不復存在,他的精神還是影響著眾多教徒。
然而後世的道教徒為了宣揚老子,神話了老子的西行。變成他在西行的過程中成為了佛陀,而且教化了印度人。其實,化胡為佛,不過是道教為了凌駕在佛教上,所編造的神話罷了。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傳於世,下面我們就說說其中的一個。在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記載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有一次孔子帶著眾弟子走到東周時去拜訪老子,老子喜歡清靜,面對一群「遠來之客」,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怠慢,立即走出門外,向這群人問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見到門前的老者清雅脫俗,知道這個老者就是老子,於是上前恭敬地請求賜教。
老子最煩繁文縟節,所以對孔子笑了一聲,答道:「先生說重了,我沒有什麼可以教導您的。不過您如果是不嫌在下捨裡簡陋,倒是可以閒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時日。」
孔子一貫是比較拘謹的,看到老子的灑脫,他非常嚮往,不過依舊還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禮行事。雖然老子的態度非常謙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著禮儀行事,點點舉動都不敢逾矩,所以顯得十分拘束。兩人在屋中談了一陣,老子便覺得孔子太過嚴肅,十分無味,於是就對孔子問道:「您千里而來,想要向我討教所謂的『禮』,是吧?那麼我請問您,您所說的『禮』,是根據什麼而說的呢?」
孔子一愣,隨即回答:「大抵是先聖周公『制禮作樂』而來。」
之後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對於孔子的古板實在是不敢苟同,兩個人的談話也頗為尷尬,後面也就沒有再繼續聊下去。
老子與百姓生活有什麼不同
世人談到老子,都想到他的道家思想,他的寡國小民,他的無為而治,然而老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老子是如何想到研究宇宙來源,他和孔子是朋友還是師生,他的家庭又是怎樣的呢?他交朋友又是以怎樣的原則呢?
我們看到有人練太極,會經常說以柔制鋼;我們看到有人在下圍棋,會經常說知白守黑;我們看到有人在寫書法,也會說知白守黑。我們經常聽到人說要觀一隅而知全局,要有全局觀念。這就是老子的智慧,在生活中出出可見。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也時常實踐著老子的觀念。他教導人們不要只是追逐功名利祿,人的生活裡不是只有競爭,人要學會進取,但不是貪得無厭。他更多的是教導我們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人不能被生活所控制,也不能被失敗擊暈了頭腦。學會了灑脫的對待生活,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要保持自己健康的人格和心態。
老子教導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被生活所擾,也不會因困苦而丟失品格。盡量以一顆平淡的心去對待生命中的悲與喜。我們做不了聖人,但我們可以從聖人身上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
想知道更多關於老子的內容,就可以看看老子與百姓的生活,看看老子與我們有何不同。
承襲上千年文化,開啟下萬年的老子,用他智慧的眼睛告訴我們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老子辯證法主要思想是什麼
老子認為道是這個世界的本源,他覺得這是一個典型的客觀事實。老子看待事物一般都從兩面出發,認為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轉換。當然他的辯證法思想,存在一定的問題的話,偏激的認為,如果對立的轉化是不需要其他的條件。他認為福禍都是相依的,對立的相互轉換認為是循環的過程,這種片面的是形而上學的。
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這是需要一種轉換的。的確,正的相對面就是反,成功的相對面就是失敗,就像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一樣,這是需要積累的。
老子的所有思想都體現了唯物的辯證主義思想。這種辯證思想在本質上是對的,但是存在著濃厚的時代主義發展特色。這是有失偏頗的。
就像他所以為的,在一定程度上掙脫了當時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他的理想藍圖與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相違背,歷史是不會倒退的。至於他所倡導的道法自然,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至少揭示了世間萬物的演變。但是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老子的思想。至少在今天他的思想還是用很大作用,更不用說在兩漢期間,無為而治的思想給文景之治的出現起了多大作用。
老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君主對百姓的剝削,在老子眼中,小國寡民才是最好的,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對那時的國家經濟以及後世道家思想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道教始祖老子是什麼樣的人
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卒於公元前471年,本名李耳,字伯陽,也有人稱他老聃,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縣人。相傳,老子一生下來的時候他的眉毛和鬍鬚就是白的,所以被稱作老子。他一生功績無數,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呢?
從他的生平來看,老子是一個無為而清淨的人,他誨人不倦,是一個對世界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關愛,智慧無比的思想家,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這些性格都可以從他的生平和著作中看出來。
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他的思想主張主要是「無為」,他最理想的生活是雖然和鄰近的國家能相互看到,甚至連雞鳴聲也能聽到,但是最好老死不相往來。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中庸,並且提倡消極應對事情的人。
在《道德經》中,老子著重強調了樸素的辯證法,意思是要順其自然,對一些事物不能強求,用無為而達到無不為的目的。主張對任何事物都持有辯證的態度,持獨立的批判能力。也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有好也有不好,任何事情都有其雙面性。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老子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老子主張的「無為」和《道德經》的精華樸素的辯證法,這些學說對中國的哲學發展都有著深刻的意義和重要的影響。直至今天,老子也是中國甚至世界上的名人。
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什麼家
老子,本名為李耳,乃是歷史上極為優秀的一位思想家與哲學家。老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雖然從未得到官方認可,亦不是時代的主流,可他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以他的思想為基礎所創立出來的道家更是教會了世人何為自然。
而老子所創立出來的道家思想對後世亦是有著深淵的影響,雖然道家並沒有後世的儒家、佛家那般的出名,可老子所創立出來的道家的思想為後人所帶來的卻是不可估量的益處。甚至連皇帝也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國,使得一度頹廢的國家繁榮昌盛。
而老子的哲學思想即便是現如今,習百家所長,思想開放的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仍舊可以從中感受到其中的大智慧,使我們受益匪淺。
而道家最為著名的便是太極圖,一個濃縮了老子所有的道家思想的圖案。
一個教會了我們何為陰陽二界,何為相生相剋,何為借力打力,何為陰陽相調的圖案,一個甚至運用到了建築、哲學、數學的圖案。
老子亦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古時便有西漢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理其國家,使其國力昌盛;而時至今日,更是有許多的人為老子所提出的思想而敬佩,即便是西方國家的學者,也不得不承認老子所提出的思想之偉大。
這麼一位令人無法不敬重的,偉大的學者,叫我們如何不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