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鳳雛落坡死加速三足鼎立?

《三國演義》中:鳳雛落坡死加速三足鼎立?

《三國演義》中:鳳雛落坡死加速三足鼎立?

三國

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東漢末年荊州襄陽人(湖北襄陽人)。他跟諸葛亮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的角色。

老實說,鳳雛在《三國演義》裡出場比臥龍早。但是一般人可能只記住了《檀溪躍馬》那集中,劉備落荒而逃後遇水鏡先生(司馬德操)時的個精彩橋段。司馬徽用手蘸著酒水寫下龍鳳二字,人後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這麼響亮的廣告口號,頓時驚到了劉備:「臥龍鳳雛何人也?」(劉備還以為臥龍鳳雛是一個人)細細研究劉備的神態和他的追問,我當時滿腦子問號。這麼牛的兩個世外高人,當時怎麼沒入袁紹、曹操、孫權等人的法眼?荊州之主劉表也沒近水樓台先得月?

縱觀《三國演義》,臥龍諸葛亮是個隱士,也是個心機婊。他寧可躬耕於南陽而不入世大家都能理解,他不滿足於靠動嘴皮子獻計謀獲得厚祿,他深諳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掌握決斷權。也就是說,他不想做個打工仔,他要做共創大業的合夥人。而麾下有眾多謀士的曹操和孫權給不了他這個待遇。

(題外話)赤壁之戰後,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後,諸葛亮以軍令狀為借口,迫使張飛、趙雲、劉備一一下跪求情,最後高傲的關羽也下跪認錯。印象中,關羽很少下跪拜謝,劉關張結義算一次,曹操送他赤兔算一次。如果放在曹孫那裡,諸葛亮怕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相反還會被其他謀士擠兌。

而龐統在劇中則是一個參加過曹操(諸葛亮已經讓曹操吃虧多次,也聽聞臥龍鳳雛的名號,採納連環計)、孫權和劉備面試,兩次因長相醜陋和行為張狂(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被刷下來的求職者。主動入世的龐統屢遭挫折,最終只好退而求其次(劉備處做縣令)。只要有人提供平台他就去幹,至於幹大事必備的條件,他都沒敢談。或許,這注定了鳳雛龐統至死都沒幹出臥龍的成就。

當然了,龐統應該是有才的,不然他不會在孫權和劉備面前都自恃清高。可惜劉備和孫權都算不上明主,他們心裡一個有諸葛、一個有公瑾,悲催的龐統兩次事與願違。

(二)謀士龐統:成也名聲死也名聲

龐統在整部《三國演義》裡是個被名聲所累的人,最後也因為名聲而死。

作為水鏡先生最喜歡的朋友,被水鏡先生「呼之為弟」的龐統直到赤壁之戰才正式露面。此時的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已經讓曹操大為惱火,在東吳也因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在江湖上打響了品牌。

而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得逞,依然依賴的是其名聲。其實連環計並不高明,曹操手下的武將和謀臣都看出弊端,勸曹操要謹防火攻。而此計得逞全仗鳳雛的江湖名聲。

龐統第二次出鏡則在周瑜死後,在魯肅的舉薦下,孫權見了龐統。但是,孫權並不喜歡他,認為他是狂士。再然後就是在荊州見了劉備,卻並未受到待見,被安排做了耒陽知縣。後來諸葛亮回來,他的鳳雛身份才被劉備知曉,並被委以重任。

然而,電視劇裡並沒有鳳雛先生建立功業的案例。唯一的一次就是劉備接受張松獻圖入川時,他以軍師之職隨同。這也是他難得的大展雄才的機會,於是他急功冒進了。甚至諸葛亮給劉備寫信諫阻,他認為是諸葛亮怕他獨佔入川功勞。

被張任射殺於落鳳坡,鳳雛龐統時年36歲。至死他還聲淚俱下地感恩生遇明主劉備,連贊劉備的的盧是「多好的白馬」。而事實上,的盧是一匹妨主之馬,這一點龐統竟然不知?徐庶、蒯越等都知道,龐統如果不知道,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除非他真的只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了,那麼他在情報收集方面跟諸葛亮就有差距了。

龐統之死,不論是的盧妨主也好,還是落鳳坡宿命論?是天意還是禍由自取,這個不好妄下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對於鳳雛龐統的早逝,筆者認為他是死在名聲上。他臨終前的反省已經說了,「貪功致敗」,而所貪之功是與臥龍鳳雛名號起名之功。

筆者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個苦命的求職者,最終混成了什麼職位。從電視劇中戰時的那場還算宏大的葬禮來看,龐統得到了厚葬,他的最終官階也定格在了中郎將副軍師上了。

最後再說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其實,龐統死後,再回過頭來看司馬徽說的這句話背後的深刻含義,頓時覺得這是個大包袱。劉備得此二人後,事業並沒有飛黃騰達,相反倒是平平淡淡。自從龐統去世後,在諸葛亮的精心輔佐下,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勢得以形成。

不難看出,諸葛亮和龐統的性格和行事風格迥異,二者不是互補的,甚至是相牴觸的。如果龐統還活著,並在入川中建立豐功偉績,以他的性格肯定會和諸葛亮暗自較勁,最後形成內耗。諸葛亮在總領軍務時也會投鼠忌器,難以充分施展謀略。這一點,在諸葛亮和馬良商量如何諫阻劉備和龐統入川時已有體現,最後不得已採用托詞天象不利。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的意思應該是二人中只得一個才能安天下,而不是兩個人中得到任何一個就可以安天下,得到兩個就會加速安天下。

(三)活在《三國演義》片段裡的龐統

玄德曰:「汝師何人也?」牧童曰: 「吾師覆姓司馬,名徽,字德操,穎川人也。道號水鏡先生。」玄德曰:「汝師與誰為友?」小童曰:「與襄陽龐德公、龐統為友。」玄德曰:「龐德公乃龐統何人?」童子曰:「叔侄也。龐德公字山民,長俺師父十歲;龐統字士元,少俺師父五歲。一日,我師父在樹上採桑,適龐統來相訪,坐於樹下,共相議論,終日不倦。吾師甚愛龐統,呼之為弟。」——《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龐統其人的真正出現則要到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中了。第五十七回,魯肅送公瑾的靈柩回蕪湖,向孫權推薦了龐統。

魯肅曰:願舉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現在江南,何不重用?權聞言大喜,便問此人姓名。肅曰:此人乃襄陽人,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權曰:孤亦聞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請來相見。於是魯肅邀請龐統入見孫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問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權曰: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統笑曰: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權平生最喜周瑜,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既厭其貌,又怪其言。乃謂統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統長歎一聲而出。魯肅曰:主公何不用龐士元?權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肅曰:赤壁鏖兵之時,此人曾獻連環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權曰:此時乃曹操自欲釘船,未必此從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魯肅出謂龐統曰:非肅不薦足下,奈吳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統低頭長歎不語。肅曰:公莫非無意於吳中乎?統不答。肅曰:公抱匡濟之才,何往不利?可實對肅言,將欲何往?統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肅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荊州投劉皇叔,必然重用。統曰:統意實欲如此,前言戲耳。肅曰:「某當作書奉薦,公輔玄德,必令孫、劉兩家,無相攻擊,同力破曹。」統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肅書,逕往荊州來見玄德。——《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

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三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