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是如何編撰的?它記錄了哪些內容?

《永樂大典》是如何編撰的?它記錄了哪些內容?

《永樂大典》是如何編撰的?它記錄了哪些內容?

古代典籍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這樣一種傳統,改朝換代的時候修訂歷史文獻,而盛世的時候修訂典籍。就是在這樣的傳統下,《永樂大典》誕生了。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古人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有些是以書本物質的形式存在,有些是以口口相傳的形式繼承下來的,不論是樸實的還是華麗的,它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永樂大典》就是這樣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一直想修撰一部大型的類書,但是沒能實現,直到明成祖朱棣的登基。朱棣是通過篡位得到的政權,為了坐穩皇位,他需要政績的支持,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修撰《永樂大典》,目的是為了讓文人墨客們看到自己對於文化的熱愛,以修撰這部典籍為工具,將文人的目光聚集到這部巨著上,而不是討論他的皇位的正當性。還有一個原因是朱棣想要用一部「序百王之傳,總歷代之典」的大一統作品標榜盛世,彰顯國威,造福後世。

修撰《永樂大典》這項工程十分的浩大,最初的主要編撰者是解縉,過程中召集了147人,在永樂二年首次成書,最初命名為《文獻大成》,但是沒能讓朱棣滿意。又命解縉、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監製重修,動用了朝野上下攻2169人編寫。為了確保收錄更多更準確的內容,編撰者可以參用皇家圖書館內的所有藏書文獻,不僅如此,朱棣還派人到處收集圖書,為編撰工程提供充分保障。永樂五年,朱棣對定稿十分滿意,親自作序,並定名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撰寫前後共動用了三千多人,全書正文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約3.7億字,收集了上自先秦下達明初的七八千種古代重要典籍,保存了十四世紀以來中國歷史地理、文化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永樂大典》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業、文學等,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各種知識財富。

《永樂大典》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籍,《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越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其最大的貢獻在與保存了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

令人惋惜的是,由於政治動盪、管理不善等原因,《永樂大典》逐漸流失,後來經過歸還、捐贈以及多方的搜求再加上複製本,陸續覓得了幾冊,但只是極少的一部分,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再次見到《永樂大典》的面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