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曾在名作《洛神賦》中用「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來形容洛河神女的曼妙身姿。曹植筆下的洛神美麗多情、顧盼生輝,令他念念不忘,魂牽夢縈,但是又因為人鬼道殊,最後只能留下無限的悲傷惆悵。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就是以《洛神賦》裡的故事為原型所繪製而成的,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才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在創作,將曹植與洛神之間人鬼殊途,求而不得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傳達出了無限惆悵的輕易和悲傷的情調。
在現存的中國傳世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是中國時代傳世作品之一。原作品已經失傳,先存的作品是宋代的摹本,其中兩件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一件在遼寧省博物館,還有一件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洛神賦圖》全卷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在構圖上採用了連續多副畫面表現一個完整情節的手法,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全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在背景統一的畫面中,隨著環境的變化讓曹植與洛神重複出現,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以浪漫主義的形式表現出來。
從畫卷的最右端開始,第一段:相遇。描繪的是黃昏時候曹植率領著隨從由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途徑洛水時停駐休息,遇到了楚楚動人、風姿絕世的洛神。他下意識的伸手將隨從擋住,自己目光灼灼的緊盯著河面上的洛神。兩人在目光相遇的剎那,情感似乎得到了交融。洛神與諸位神仙相互嬉戲打鬧,畫面中充滿著歡聲笑語,這也為他們之間即將到來的分別做鋪墊。
第二段:離別。描繪了曹植與洛神人鬼殊途,不得不含恨分開的場景。大力描寫了洛神離去時的陣容,她不停地回頭望向岸上的曹植,眼中充滿著不捨與留戀。曹植在隨從的攙扶下目送洛神離開,只能在洛水河畔與戀人遙遙相望的他眼中充斥著不捨與無奈。
第三段:思念。描繪了洛神離開後,曹植追趕雲車,找尋洛神的蹤跡,但是一無所獲。駕車啟程時依舊不斷回首尋望,希望能再次見到她的身影,傳達了無限的綿綿情意和無奈的感傷。這一場景也與卷首的曹植相呼應,但是此時的他眉目傳神之間卻是充滿著失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