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在司馬光死後險些被毀於一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資治通鑒》在司馬光死後險些被毀於一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資治通鑒》在司馬光死後險些被毀於一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典籍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資治通鑒》,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資治通鑒》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記錄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後周顯德六年(959年)這段時間跨度長達1362年中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是一部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的編年體史書。即便到了今天,《資治通鑒》中的許多案例典故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沒讀過的人只知道它是一部很有名的歷史書,讀過的人卻能體會到這部編成於900多年前的巨著原來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職場、經商竟然會有那麼大的啟發。

不過,這部被後世譽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的《資治通鑒》在司馬光死後不久曾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機,險些被毀於一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自從「王安石變法」開啟後,北宋朝廷便分裂為兩派,一邊是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新黨,一邊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而《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正是舊黨的領軍人物。

宋神宗在位時期,新黨風光無限,舊黨中的核心成員都被明升暗降外放到洛陽養老,司馬光就是在這期間完成了他的不朽巨著《資治通鑒》。然而宋神宗去世後,舊黨在皇太后高滔滔(宋神宗之母)的扶持下執掌了朝政大權,這下就輪到新黨成員倒霉了。宋朝官員之間因政見不合而內鬥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此前的鬥爭都比較溫和,比如新黨掌權時期,舊黨雖然失勢,但仍可以享受高幹待遇。可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掌權後,鬥爭卻迅速升級,新黨成員紛紛被貶官外放,而且很多人被貶到了廣東、海南這些地方。要知道在北宋的時候,廣東、海南等地還屬於未開化地區,把官員貶到這些地方相當於給判了流放。自此,新黨和舊黨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高滔滔去世後,宋哲宗(宋神宗之子)開始親政。他厭惡舊黨的保守政策,於是又大批起用新黨。在遭受舊黨殘酷打擊的新黨重回政治舞台中心後,自然也要對舊黨進行清算。北宋後期的黨爭就這樣愈演愈烈。

後來宋哲宗英年早逝,他的弟弟趙佶承襲皇位,史稱宋徽宗。與宋徽宗搭班擔任宰相的是北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奸臣——蔡京。

蔡京為人八面玲瓏,曾在舊黨和新黨兩邊都混得不錯。但蔡京骨子裡其實徹底反對舊黨的保守政策,因此他上台後不久就對舊黨發起新一輪的清算工作。具體做法是將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等人在內的309位大臣列入「元祐奸黨」(元祐是宋哲宗第一個年號,當時朝政大權掌握在舊黨手中)名單,然後將這309人的名字勒石刻在端禮門外的石碑上。這塊石碑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元祐黨人碑」。

按照規定,所有列入「元祐黨人碑」中的奸黨生前作品要全部嚴加審核,稍有不合適之處就要整部予以銷毀。范祖禹的《唐鑒》、范鎮的《東齋記事》、僧文瑩的《湘山野錄》等重要作品都遭到毀滅性打擊,好在當時活字印刷術已經發展起來,所以不少作品雖然原著被毀,但印刷版本還是在民間得以保存下來。

司馬光在「元祐黨人碑」中排名第一,因此他的著作應該是重點打擊對象。可是在這場北宋版的「焚書」運動中,《資治通鑒》卻躲過了一劫。按理說,「小囉囉」們的著作都被打倒了,「黑老大」司馬光的作品更不應該留存於世,「毒害」世人。可是當時包括宋徽宗、蔡京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敢打《資治通鑒》的主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資治通鑒》這部巨著中隱藏著一塊「免死金牌」,那就是該書的序文是由宋神宗親自書寫的,而且《資治通鑒》這個名字也是宋神宗本人御賜的。「詩云: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故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志焉耳。」

因此,儘管蔡京對司馬光恨得牙癢,但《資治通鑒》這部神作卻靠著神宗皇帝的御制序護體而得到了完整保存,這對後世來說實在是一件極為慶幸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光生平為人其實還是有比較大爭議的。很多人說他小時候砸了家門口的水缸,長大後砸了北宋這口「大缸」(指廢除變法,激化黨爭),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無論司馬光為人如何,《資治通鑒》的價值都是毫無爭議,它是集中華民族一千多年歷史經驗的瑰寶,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我們遇到的許多難題其實都能在《資治通鑒》所提供的各種事例中找到答案。「以史為鑒」其實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受益無窮。

相關內容: 怎麼回事司馬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