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詩歌發展到唐代,就達到了巔峰,曾湧現過無數可歌可泣的偉大詩人。李白喜歡浪漫,杜甫偏於沉鬱,王維的作品充滿禪意,白居易的詩歌多顯恬淡。
雖然從整體成就上判斷,宋詩無法與唐詩相提並論,但宋代也湧現過很多優秀詩人,比如北宋的蘇軾、黃庭堅,南宋的陸游、楊萬里等等,都令人非常景仰。北宋還有一位詩人,雖然詩歌造詣不如他的史學天才,但他也有不少優秀作品值得細品。下面介紹司馬光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技法多樣,跌宕起伏,結尾更寓意深刻。
和君貺題潞公東莊
北宋:司馬光
嵩峰遠疊千重雪,伊浦低臨一片天。百頃平皋連別館,兩行疏柳拂清泉。國須柱石扶丕構,人待樓航濟巨川。蕭相方如左右手,且於窮僻置閒田。
司馬光是北宋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在宋英宗時曾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王安石開始實行變法,司馬光卻極力反對,受到排擠後便退隱山林,並經常和一些朋友聚會飲酒、暢談人生。有一次他們在洛陽文彥博的莊園宴樂,詩人酒後賦詩,抒寫了心中感慨。
詩的大意是:遠望高聳的嵩山,覆蓋著皚皚白雪;俯瞰清澈的伊水,倒映著藍天。別墅周圍環繞著水濱,更綿延著百頃良田;疏落的柳枝隨風飄舞,輕拂著清泉。大廈必須依靠柱石的支撐,渡過大河也需要憑借樓船。潞公堪比西漢的蕭何,曾是君王的左膀右臂,如今卻在荒野建屋置田。
君貺(kuang),即王拱辰,與司馬光為莫逆之交,彼此之間多有寄贈唱和之作。潞公,即文彥博,東莊是其在洛陽的別墅。詩人退居洛陽後,雖然賦閒在家,卻依然牽掛朝堂,也經常關注時局的變化,這首詩就抒寫了作者內心的惆悵之情。
首聯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莊園周圍的景觀,「嵩峰遠疊千重雪,伊浦低臨一片天。」 淡遠的嵩山、皚皚的積雪,明澈的伊水、藍藍的天空,共同組成了一幅淡雅怡情的山水圖畫,渾然一體,又濃淡相宜。
接下來繼續展現近景,「百頃平皋連別館,兩行疏柳拂清泉。」 作者又在淡雅的畫面上點染出大片平整的土地,清泉之上樓台矗立,並鑲嵌其間;小溪兩旁楊柳低垂,更輕拂水面。平皋,指水邊平地。
首兩聯描寫細膩,作者由遠及近,俯仰結合,將遠處的嵩山、伊浦,與近處的平皋、別館、交相輝映,而清泉、拂柳更體現了恬淡與幽靜的氛圍,莊園之景都歷歷在目,令人彷彿置身其間,遐想無限。
不過寫景都是為下文打下伏筆,頸聯就轉而抒發議論,「國須柱石扶丕構,人待樓航濟巨川。」 作者用柱石、樓航,比喻國之棟樑;而丕構(指大廈)、巨川,則象徵著北宋王朝的統治階級。
扶丕構、濟巨川,表現了作者雖身在江湖,卻心繫朝堂,急切地希望為國效力的滿腔豪情。可是因為作者不滿荊公的革新運動,又無法說服皇帝,雖然不得已退隱洛陽,但其實也在默默地等待機會。後來王安石二次罷相後,他果然東山再起,而且將革新派趕出朝廷,甚至就連蘇軾也不放過。
最後兩句表達了自己才不經用的感慨,「蕭相方如左右手,且於窮僻置閒田。」詩人先在前面描繪淡遠恬靜的山水,表現出優遊閒散之情,最後又以蕭何作比,表達了遭到排擠後的失落和無奈之情。
潞公雖曾像蕭何一樣為君王的得力干將,如今卻投閒置散,每日享受宴游之樂。作者借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表達了閒居時的苦悶心情,可見詩人的情緒跌宕起伏,更寓意深刻。
司馬光的這首七律波瀾起伏,感情也抑揚有致。作者首先從大處落墨,展現出一片壯闊的背景,並由遠及近、濃淡相宜地描繪了山水相依的恬靜環境,詩人也彷彿超越塵俗,悠閒安逸。
後兩聯忽然宕開一筆,不再繼續展現田園生活,而是闡述議論,傳達出國家需要棟樑人才,自己卻被迫歸隱的無奈之情。如今時隔將近千年,王安石與司馬光孰是孰非,雖然不能簡單定論,但他們的積極進取精神、以及為民造福的初衷,還是值得後世點贊!
相關內容: 司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