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晚唐時期官員、現實主義詩人,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其詩作平易自然,樸實質明暢,清新秀逸。著有《唐風集》(十卷),其中三卷收錄於《全唐詩》。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杜荀鶴所作的《經青山吊李翰林》吧。
經青山吊李翰林
杜荀鶴 〔唐代〕
何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詩人。
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
誰移耒陽塚,來此作吟鄰?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先生為什麼離開我們,你掌大旗的詩壇日新月異,正需要有你引導前行。
先生在青山明月夜裡走去,又回到青山明月夜裡來,你的詩篇如青山常在,千古第一人。
雖然天地不公,不給先生留下骨身,但骨身帶不走英名,先生永遠活在天地之間。
誰能幫我去湖南耒陽將杜甫之墓移來青山,讓兩位偉人相鄰相伴、彼此唱和。
註釋
青山:一名青林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南,林壑秀美。唐天寶中改名謝公山。
李翰林:指李白。李白於天寶元年(742)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道:指道德文章。
銷骨:消蝕骨體。極言傷害之深。
傍:近。
耒(lěi)陽塚:杜甫行船在耒陽縣境遇大水,時任來陽縣令未找到杜甫蹤跡,以為他已被淹死,在耒陽縣北為他建了一座空墳。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不詳,此詩收於杜荀鶴所著《唐風集》。杜荀鶴經過青山李白墓地,對詩人作出了高度評價,並深表哀悼,寫下了這首悼詩,。杜荀鶴一生不得志,在黃巢起義後隱居,久經戰亂看遍炎涼,多作悲淒之詩,這首詩便是此類之一。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李白墓前對李白一生文學創作進行高度評價,前四句盛讚李白的精神不死,道德文章永垂青史;後四句表示對李白的不幸深表哀悼。詩人以李杜自比兼借抒情,充分表現詩人對兩位詩人的敬佩與深深的緬懷之情。
「何謂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開篇就把讀者拉到李白墓前進行鋪敘,言先生雖死而猶生,後繼有人。正如杜荀鶴《贈聶尊師》有句「詩道將仙分,求之不可求」。「青山明月在,千古一詩人」,詩人追思李白之死,綜其一年,言其將像青山明月一樣千古不朽,朗照後世。
後四句表示對李白的不幸深表哀悼。王稚登《李翰林分體全集序》云: 「夫磷非逆,而從磷者乃為逆乎?......青蓮故不幸而羅銷骨之口,豈不冤哉!」這兩句話可作為「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的註腳。由此看出詩人批判排擠、打擊過李白的社會勢力,以抒發悲憤、悼念之情。生前不幸,身後淒涼,使讀者哀歎。隨後詩人述願、吟鄰。盼詩仙、詩聖永以為鄰。李白墓前思杜甫,所以詩人心情沉重地寫道: 「誰移末陽塚,來此作吟鄰。」杜荀鶴是李杜並重的,在詩中多次提到這對詩友,如《江南逢李先輩》云: 「李杜復李杜,彼時逢此時。」又《哭陳陶》云: 「耒陽山下傷工部,採石江邊吊翰林。」 [3] [5]
這首詩盛讚李白高風亮節及不世出的藝術才華,偏巧妙地引入了杜甫,相得益彰,或以李杜自況,或以之抒情。深化了人們對於二詩人的形象,充分表露出詩人對李杜的真情摯愛。
相關內容: 杜荀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