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唐代張彥遠著。全書十卷,可分為對繪畫歷史發展的評述與繪畫理論的闡述、有關鑒識收藏方面的敘述、370 餘名畫家傳記三部分,具有當時繪畫「百科全書」的性質,在中國繪畫史學的發展中,具有無可比擬的承先啟後的里程碑的意義。
內容簡介
全書10卷﹐可分為 3部分﹕
1對繪畫歷史發展的評述與繪畫理論的闡述﹐即原書卷一全部與卷二前2節。其中「敘畫之源流」一節論述繪畫之起源及其與政治﹑教育的關係。「敘畫之興廢」一節敘述歷代皇室貴族藏畫的聚散興廢。「論畫六法」一節闡述謝赫「六法」﹐並指出「上古」﹑「中古」與「近代」畫風的不同。「論顧陸張吳用筆」一節則對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4位畫家筆法風格詳加剖析﹐著重論述了吳道子的藝術造詣。
2有關鑒識收藏方面的敘述﹐即原書卷二後 3節與卷三。其中﹐「論畫體工用拓寫」一節提出品評作品的 5個等級﹕自然﹑神﹑妙﹑精﹑謹細﹐並論及繪畫材料的選樣與加工摹制。「敘自古跋尾押署」一節記述古來跋尾押署的體制﹐兼及一些重要的鑒識人與裝裱手。「敘自古公私印記」一節著錄古今重要收藏家的用印。「論裝背裱軸」一節是有關裝裱歷史﹑裝裱技術與裝裱體制的記敘。「記兩京外州寺觀壁畫」一節著錄了當時長安﹑洛陽等地寺廟壁畫的作者﹑題材﹑與位置﹑與藝術特點。「述古之秘畫珍圖」一節是古來相傳的一些作品圖名的著錄。
3原書卷四至卷十﹐系370 餘名畫家傳記﹐始自傳說時代﹐終於唐代會昌元年(841)﹐大體按時代先後排列。或一人一傳﹐或父子師徒合傳﹐內容有詳有略﹐大略包括畫家姓名﹑籍裡﹑事跡﹑擅長﹑享年﹑著述﹑前人評論及作品著錄﹐並有張彥遠所列的品級及所作的評論。
在「敘畫之源流」一節中,他指出了繪畫藝術是一重要的文化現象,繪畫是形象的教育工具。「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一節中,從師資傳授的關係追溯畫家們的一脈相傳的承繼關係,強調繪畫藝術的傳統性,而同時又指出「衣服、車輿、風土、人情,年代各異,南北有殊」,要認真對待內容上的現實性。在「論畫六法」及「論畫體工用搨寫」兩節中發揮了他對於謝赫「六法論」的精闢的見解,他認為對象的生動的神韻是刻畫形似的目的,他反對瑣碎的描繪:「夫畫物特忌形貌采章歷歷其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於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識其了,是真不了也。」他很讚美南北朝畫家們刻畫形似產生一定的美的效果,並同時創造一定的風格,「論顧陸張吳用筆」一節中張彥遠討論了以造型為目的的線紋的節奏感和線紋在中國繪畫中形成畫家獨特風格時的決定性作用。「論畫山水樹石」一節對於在唐代方始成為一種繪畫體裁的山水畫的演變有精闢的論述,在這一節中他所說的山水畫在南北朝和隋唐之際的風格特點以及他在其它章節中談到的關於前代繪畫表現的特點,當今天我們利用現存實例加以比較時,可證明他的評述是很準確的。
歷史意義
《歷代名畫記》中畫家傳記及有關的資料的一部分在全書占篇幅較多。所記畫家包括從遠古的時代開始而截止到作者的生活年代(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其中最重要的是魏晉南北朝隋唐的一段,本書中保存的資料中包括史書的記載,南朝人士的評論,畫家自己的著作和唐代尚在的畫跡,這些資料成為後世研究古代繪畫史的僅有的根據。但其中也有嚴重的缺點,即較缺少北朝繪畫的史料,因而造成後世唯有南朝才發展了繪畫藝術的不恰當的概念。
關於鑒藏的部分,敘述了書畫鑒藏工作的歷史發展,唐代鑒藏的情況(如購買的市價、仗勢豪奪的行為等)以及在鑒識工作中有重要意義的印鑒的辨識驗證,收藏工作中的裝褙裱軸,複製臨摹等,可見中國傳統的書畫鑒識的工作在唐代已具有一定的科學水平,《歷代名畫記》中的評述是正式予以整理及記錄的開始。
《歷代名畫記》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完整的關於繪畫藝術的通史。在他這部書出現以前,根據他所提出來的材料知道已經有過以下這些著作:後魏孫暢之有《述畫記》,梁武帝、齊謝赫、陳姚最、隋沙門彥棕、唐李嗣真、劉整、顧況都有過畫評,裴孝源有《貞觀公私畫錄》,竇蒙有《畫拾遺錄》,這些書大多都還在,但張彥遠認為「率皆淺薄漏略,不越數紙」。此外﹐作者更能從繪畫創作欣賞的全過程著眼﹐把著錄﹑鑒藏﹑流傳﹑名價以至裝裱也納入了研究畫史的必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畫史的研究提出了完整的體系。該書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國第 1部系統完整的繪畫通史﹐亦具有當時繪畫「百科全書」的性質﹐在中國繪畫史學的發展中﹐具有無可比擬的承先啟後的里程碑的意義。
本書編入了極為豐富的繪畫史料﹐其資料來源除前代繪畫史籍外﹐還包括大量的史書﹑小說雜著﹑文集。史書如《世本》﹑《續晉陽秋》﹑《後魏書》等﹔小說雜著如《說苑》﹑《兩京雜記》﹑《續齊諧記》等﹔文集如《王廙集》﹑《謝莊集》等﹔繪畫史籍如孫暢之《述畫記》﹑彥悰《後畫錄》﹑顧況《畫評》﹑竇蒙《畫拾遺錄》等﹔雖系摘錄﹑引用﹐但在不少原書已經散佚的情況下﹐該書不僅為後人提供了彙集整理前人史料的範例﹐也保存了許多重要的繪畫史料。
在繪畫理論上﹐該書既承繼了前人的認識﹐有所闡述發揮﹐如「論畫六法」﹔又總結了新的經驗﹐探討了新的問題。如提出繪畫的功能不僅是用以「鑒戒賢愚」﹐而且還用以「怡悅情性」﹐指出「書畫用筆同法」﹔提倡「自然」﹐以「自然﹑神﹑妙﹑精﹑謹細」等來排列畫藝高低的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