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休是誰?東漢今文經學家何休生平簡介

何休是誰?東漢今文經學家何休生平簡介

何休是誰?東漢今文經學家何休生平簡介

歷史名人簡介

何休(129年--182年),即何子,字邵公,任城樊(今山東兗州西南)人。中國東漢時期今文經學家,儒學大師。何休為人質樸多智,精研六經,對「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緯,莫不成誦」。口訥,不善講說,門徒有問者,則用書面作答。詔拜郎中,因不合於自己的志願,以病辭去。太傅陳蕃召請他參與政事。黨錮事起,陳蕃被殺害,何休也遭禁錮。他閉門不出,用功十餘年,作《春秋公羊傳解詁》12卷。又注《孝經》、《論語》等。另作《春秋漢議》13卷,以春秋大義,駁正漢朝政事600多條,「妙得公羊本意」。黨禁解除,被召為司徒掾屬,拜議郎,再遷諫議大夫。

(西元129-182)字邵公,東漢任城樊人(鄰近曲阜)。父何豹,曾任九卿之中的少府,何休依據漢代官員子弟可蔭任為中低層官吏的制度開始任官。

何休廢官居家期間,「罩思不規門」,撰寫《春秋公羊解詁》,這部著作一直流傳至今,完整地保留於《十三經註疏》之中。

何休是漢初胡毋生、董仲舒以後最大的《公羊》學者。東漢一代,古文學興盛起來,學習《左氏春秋》成了熱點。《公羊》學面臨日趨衰微的嚴峻形勢,不斷遭到古文學家的批評。同時,治《公羊》的學者本身也有不少弊病,如只貴文章而不重義理,偏重讖緯之學等,「至有倍經任意,反傳違反者,其勢是以講誦言至於百萬,猶有不解。」這些「俗儒」研習《公羊》,「援引他經,失其句讀,以無為有,甚可閔笑者。」這就為反對《公羊》學的人提供了可乘之隙。

至東漢末年,「以為《公羊》可奪,《左氏》可興」的呼聲甚囂塵上,何休感歎不已:「余竊悲之久矣!」因此,決心繼承漢初以來《公羊》學的事業,化了十七年心血,撰成《公羊解訪》,「略依胡毋生條例,多得其正,括使就繩墨焉」(《公羊解訪咱敘)。《公羊解估》作為兩漢《公羊》學之集大成著作,博采眾家精華。何休自序雲遵照胡毋生的「條例」,說明他遠襲漢初第一代經師的學說。

他還鑽研過《春秋》學大師董仲舒的學說,「何注,多本於《春秋繁露》」(陳澧《東塾讀書記》)。此外,還兼取《嚴氏春秋》和《顏氏春秋》,以及東漢今文學博士李育和博士羊招的學說。何休在總匯前輩《公羊》學基礎上,進一步「自設條例」(孔廣森《公羊通義》)。

所謂「條例」,就是根據孔子「寓入」經典中的「微言大義」,加以暢通;從而提出一系列待人處事的行為準則。「條例」大約有三類:

一是承襲先師的條例;

二是串解暢通經文之後提出的條例;

三是何休自設的條例。

通過這些「條例」,使《公羊傳》成為一部更有系統的今文學經典,反映了何休企圖重振《公羊》學昔日盛況的努力。

何休又是繼董仲舒之後借解訪《公羊傳》發揮政治思想的人。他在《公羊解訪》自序中,強調「治世之要務」,力圖挽救東漢末年衰敗的政局。通過《解估》,揭露桓、靈之際君權旁落的景況,斥責宦官專政的腐敗與暴虐,主張選賢與能及輕搖薄賦,反對豪強兼併土地與搜刮民財等等。

何休長於天文歷算,與老師羊弼,根據公羊學博士李育的學說,駁難《左傳》和《谷梁傳》。作《公羊墨守》14卷,申說公羊家的春秋說,如墨翟守城不能攻破;《左氏膏肓》10卷,指出《左氏春秋》問題很多,如人已病入膏肓,不可救治;《谷梁廢疾》3卷,指出《谷梁春秋》也有問題,如人得了癱瘓廢疾,難於復起。

人們稱這三部書為「三闕」,言其理論幽微,難於通曉,如三座宮闕高不可攀,以後鄭玄作《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以相駁難。京師稱鄭玄為「經神」,稱何休為「學海」,十分推重。

何休的著作大都散佚,只有《春秋公羊傳解詁》至今保存。何休在該書《序》裡說:「往者略依胡母生(西漢經師)《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宣公十五年「初稅畝」下,何休提倡井田;對公羊家的「春秋三世」說,也作了新的闡釋和發揮,提出「衰亂世」、「昇平世」、「太平世」的歷史進化思想。

在《文謚例》裡,何休闡述了「三科九旨」。新周,故宋,王魯,是一科三旨,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是二科六旨,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從三科九旨推演,又有許多義旨。表明《春秋公羊傳解詁》是公羊學從西漢到東漢的總結和發揮,由於這部書保存了公羊家的許多條例、義旨,後世公羊學者奉為經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