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得心應手”的歷史出處是哪裡?其中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得心應手”的歷史出處是哪裡?其中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得心應手”的歷史出處是哪裡?其中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大全

【得心應手的意思】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釋義: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得心應手的典故】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這段文字說得是師文學藝的故事。

相傳古代,有個叫做師襄的樂師。他彈琴的時候,鳥兒會隨著樂聲而舞,魚兒躍出水面傾聽。鄭國的師文聽說後,就去拜師襄為師學琴。

師文學了三年,柱指鈞弦,卻彈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師襄無奈地說:「你可以回家去了。」師文扔掉琴,歎息道:「我不是不會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彈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裡也沒有音樂。由於內心找不到音樂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給我一些時間,讓我找一找音樂的感受。」

過了不久,師文回來見師襄。師襄說:「你的琴練得如何?」師文告訴他:「我已找到音樂的感受,請聽我彈一曲。」

當春天時叩擊商弦彈南呂調,涼風突起,草木都結出了果實。秋天時叩擊角弦彈夾鍾調,和風徐徐地吹起,花草樹木都開花發芽了。夏天時叩擊羽弦彈黃鐘調,霜雪交下,河塘裡都結冰了。冬天時叩擊徵弦彈蕤賓調,陽光變得熾熱,厚厚的冰塊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將終時,則以宮弦為主與其他四弦一併奏起,這時吹來了和麗的風,天空中飄著吉祥的雲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湧出了清清的泉水。

師襄撫心高蹈說:「你的彈奏真是妙啊!即使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挾琴執管向你學琴了。」

此外,關於「得心應手」,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得是齊桓公有天在堂上讀書,朗朗的讀書聲不斷地傳下堂來。蹲在那裡忙於製作車輪的工匠輪扁聽得有點煩心,就擱下手中的錐子和鑿子,走上來問道:「請問您讀的是什麼書?」桓公見他冒冒失失的樣子,心裡感到不大痛快,但還是回答他說:「我讀的都是聖人的書。」

「聖人還在嗎?」「當然早已死了。」

「哦,人已經死了,那麼您所讀的,都是古人遺留下來的糟粕嘍!」桓公看他這樣說自己,不由變了臉色,說:「寡人在這讀書,你一個工匠怎麼可以隨便議論?我問你:為什麼古人留下來的話都是糟粕?今天你講得出道理便罷,要是講不出道理,我就立即把你處死!」

輪扁舉起手來摸了一下鬍子,不慌不忙地說道:「大王息怒。臣不過是根據自己製作車輪的手藝談一點粗淺的想法罷了。譬如用斧子削木做榫(sǔn)頭,削得小了一點,放進卯眼就會松滑而不牢固;削得大了一點,就會滯澀而裝不進去。必須不大不小,不寬不緊,才能互相吻合,牢不可動。這種技術,得心應手,口裡說不出來,但自有奧妙存在其中。我不能用話語傳授給兒子,兒子也無法繼承我,所以臣到了七十歲還在靠製作車輪混口飯吃。古代聖人的學問中那些精妙獨到的東西是無法用話語來傳授給別人的,必然隨著他們的死去而消失,那麼您現在所讀的,不是古人無用的糟粕又是什麼呢?」

桓公聽了,感到輪扁講得也有一定道理,就沒治他的唐突之罪。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