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替牛成語出處】
齊宣王1問曰:「齊桓、晉文2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3,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以羊替牛
以羊替牛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齕4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5?』
對曰:『將以釁鐘6。』王曰:『捨之!吾不忍其觳觫7,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8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9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十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⑾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⑿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⒀也。」
釋義:
1齊宣王:姓田,名辟疆。齊威王的兒子,齊泯王的父親,約公元前319年至301年在位。
2齊桓、晉文:指齊桓公、晉文公。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是春秋時第一個霸主。晉文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至前628年在位,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3無以:不得已,以同「已」。
4胡齕:人名,齊宣王身邊的近臣。
5之:動詞,去,往。
6釁鐘:新鍾鑄成,殺牲取血塗抹鐘的孔隙,用來祭祀。古代祭祀儀式
7觳(hu)觫(su):恐懼而發抖
8愛:吝嗇。
9褊(bian):狹小。
十異:動詞,奇怪,疑怪,責怪。
⑾隱:疼愛,可憐。⑿無傷:沒有關係,不要緊。⒀庖廚:廚房。
【以羊替牛成語故事】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裡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裡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裡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