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了27歲 李賀的一生竟是未完成

只活了27歲 李賀的一生竟是未完成

只活了27歲 李賀的一生竟是未完成

國學小知識

在李賀的世界裡,最先奪目照眼的是色彩。我多年喜歡的台灣作家張曉風在散文《色識》中說得極好——「像李賀,最擅長安排『紅』『綠』這兩個形容詞前面的副詞,像:老紅、墜紅、冷紅、靜綠、空綠、頹綠。真是大膽生鮮,從來在想像中不可能連接的字被他一連,也都變得嫵媚合理了。」

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李憑箜篌引》《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的許多名作都跳動或潑灑著「大膽生鮮」、瑰艷詭奇的顏色:「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雁門太守行》)「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過華清宮》)……

《將進酒》更是色彩的狂歡:「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珍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緯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華美的酒器,豐盛的餚饌,熱鬧的宴飲,瑰麗的歌舞,似乎在盡情享受生的歡樂,似乎是找到了排解苦悶的良方。但並非如此——嬌艷無比的桃花,盛開之時就開始紛紛飄零了,於是最後一句陡然跌入幻滅的深淵,直接出現了墳墓的意象,讓人直接面對人生苦短、轉眼成空的真相。

在李賀的想像中,濃黑的死亡經常和嬌艷的桃花互相掩映:「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浩歌》)「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銅駝悲》)

李賀詩執著於「死亡」主題,加上冷雨淒風的渲染,有時簡直鬼氣森森,讀之令人遍體生寒:「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珮。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泠下,風吹雨。」(《蘇小小墓》)

不論是否推重李賀,也不論味其雋秀也好,覺其怪異也罷,總不該忘記,他死去的時候才二十七歲。因此,杜甫的沉鬱博大或者王維的雅淡清曠,都不能指望於這樣一位生命和青春同時終止的詩人。寫那些詩的時候,他是那樣年輕,他的內心還充滿新鮮而熱烈的渴望:對理想、對前程、對情愛、對人世所有的美和歡樂;但同時,這些渴望都未得到滿足(而且漸漸無望),況且他自幼羸弱多病,對自己的不得長壽有清晰預感,更加劇了他內心的痛苦、焦慮、淒惶和不甘。以一顆敏感的心靈為戰場,激情和絕望不斷展開對決,生的慾望和死的陰影互相掩殺,誰能想像那樣一個劇烈動盪、處於爆炸邊緣的「小宇宙」?

只活了二十七歲!他還在年輕人為文為詩「且須放蕩」的大膽開拓階段,還在力避尋常、苦求絢爛,他還來不及「趨」、「變」、「融」、「化」,更來不及歸於爐火純青。作一個設想:如果李賀能活到四十歲,甚至六十歲,會如何?也許他會一意孤行、使「長吉體」登峰造極;或者他會創造出事實上的「西昆體」(無從猜測當時和歷史會以何名之),使後來的李商隱不得不另闢蹊徑;也可能,他會漸漸褪盡生奇詭激,不再那麼以獨造新語、奪人眼目為己任,轉將《南園十三首》《致酒行》般的平易流暢變成自己的主要風格?甚至歸於質樸、渾然、行雲流水,前後判若兩人,也未可知。李賀的一生,也許竟是一個「未完成」。

相關內容: 李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