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鱔(tuo)還是李鱔(shan)?李鱔:為官已老 讀畫可人

李鱔(tuo)還是李鱔(shan)?李鱔:為官已老 讀畫可人

李鱔(tuo)還是李鱔(shan)?李鱔:為官已老 讀畫可人

國學小知識

在揚州八怪中,李鱔的「怪」應該是從名字開始的。鱔字本是個多音字,既可讀tuo,也可讀shan。讀前者,義為豬婆龍,傳說中的神獸,總歸屬於龍的一種,可見家人對李鱔是寄托莫大希望的。讀後音,那可是天壤之別了,剛剛在天上,這下子就到了地裡了。

也許因為這個鱔字,令李鱔的一生充滿尷尬,有人喊他李鱔(tuo),有人喊他李鱔(shan)。年輕的李鱔意氣風發,二十六歲中舉人,就成了京漂一族。在帝王之都游吟作畫,稱老鄉,拉關係,拜長輩,盼提拔。這個階段的李鱔,作畫只是破門入仕的一種手段而已。此等情形,今天依然不少,本無可非議。只是文人身上的媚骨往往發育不良,鈣質含量多一些,腰彎不下來,或者容易骨折。

李鱔在向康熙獻畫以後,果然等來機會。二十九歲那年,康熙允許他在「南書房行走」,並由蔣南沙教習,這一教一習就是五年。要知道南書房是何等地方,從那裡混出來的人,哪個不是炙手可熱啊。這種殊榮也恰恰是李鱔族人所企盼的「以畫求貴」的開始,整個家庭都將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李鱔身上。可是李鱔不「爭氣」,一直沒有很好的進入主流狀態。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的性格與主流格格不入,正好印證了「性格即是命運」的那句老話。他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還遭到許多人的非議和排斥,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京城,歸乞故里。回來多少讓人失望,可也不能空手白乞呀?幹什麼呢?買畫為生。因為賣畫,所以畫畫;因為畫畫,所以結交甚廣,生活放蕩,藝名也由此遠播。鄭板橋說他中年時期「聲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縱橫三千里」,還是比較恰如其分的。所謂的「三千里」,是指李鱔幾度京漂,幾度游畫於山東、江浙、河北等地;至於「聲色荒淫」那可是他自己說的:錦衣江上尋歌妓。

李鱔雖然人在江湖,但廟堂之心一直不老。四十五歲以後,他終於再度逮著機會,回到宮廷,欣喜若狂,這已經是雍正年間了。換了皇帝,並不表明宮廷畫風會因之改變。在江湖上行走慣了,繪畫的風格已然定形,要讓宮廷隨你那是不可能的。江湖當在廟堂之遠處安生,永遠不可能合流。所以李鱔沒有呆多久,再次從京城漂出,流落江湖。不能堪稱「豬婆龍」,也只好做「鱔魚」,隨處打孔,隨處安生了。

按理說,幾度京漂皆失望,應該是望峰息心了,但中國文人,永遠都在攀登廟堂之高,把長長的背影留給後人與歷史,真正歸隱的文人幾乎沒有。昨如此,今如是。

李鱔五十二歲終於得一官職:山東臨淄縣令。行前自擬一聯:為官已老,讀畫可人。並題曰:「乾隆二年上巳日寓揚州會館,糊窗掃掃塵後偶書對句。復堂懊道人鱔。」後人均說此聯筆勢張揚,蒼老勁拔,力透紙背,一派萬象之氣。為何此時此地,發此一番感慨呢?

仔細玩味此聯,揣摸李鱔心態,卻也不乏灰色。他的心裡或者潛意識,非常「後悔」這個縣令來得太晚。儘管如此,他還是相當高興的。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也不需要賣畫了。畫畫,只是玩玩而已——畫盡燕支為吏去,不攜顏色到青州。聽聽,多麼老來自得呀!

李鱔最終罷官,應了我常說的那句話:文人就是文人,做官不成!雖然人家說他「為政清簡,士民懷之,忤大吏罷歸」,但我還是認為,真正的文人在中國是不能為官的,也是無法為官的。如果李鱔不是真正的文人,他一定會把官做得風生水起,行雲流水。問題是,他把官做好了,中國歷史上的「揚州八怪」不就少了一怪嗎?兩相取其重,我願他做官不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