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明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鳳凰和龍都是圖騰和吉祥物,不管是歷史記載還是文學作品中都有它的影子。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我們認知中的鳳凰和龍一樣,都是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和演繹,其實它們一開始的形象並不是現在那樣華麗。
比如說鳳凰,《山海經》中只記載為:"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種鳥比最早的鳳凰高貴,而且具有傳奇色彩,它就是重明。
因為一隻眼睛中有兩個眼瞳,傳說中重明鳥也叫重睛鳥。據說它的氣力很大,甚至能夠搏逐猛獸,辟除猛獸妖物等災禍。中國有種古老的習俗叫做畫雞於戶,說是每到新年就要貼畫有雞的年畫在門上,為的就是趨吉辟邪。其實這種習俗中的"雞"並不真的是雞,而是重明鳥。這個習俗的來由可以追溯到東晉王嘉的《拾遺記》中。
說是堯在位七十年,遠方的祗支國進獻了一隻名叫重明的鳥,這隻鳥一目雙睛,看起來像雞,但比雞要高貴許多,鳴叫的聲音像是鳳那樣的動人。只是此時,重明鳥的羽毛似乎還沒長全,顯得有些不好看,堯就開口問使者這真的是靈鳥嗎?使者肯定,重明鳥此時似乎也聽懂了堯的質疑,於是振翅而飛。它一邊鳴叫一邊飛舞,引得宮中的鳳凰之類的靈鳥也跟著起舞。站在宮外的侍衛看見空中有許多鳥飛速飛向北方,大驚之下匯報給了舜。
堯派人調查,發現飛走的都是梟鴟之類的,大約是聽見了重明的叫聲落荒而逃。從此,重明鳥所在數百里之內,竟無一隻鴟梟惡鳥,不得不令人嘖嘖稱奇。堯見識這隻鳥的神威後十分高興,詢問該如何養這隻鳥,使者回答:"通常它在外面,不知道吃什麼。如若人餵飼它起來,須用瓊玉之膏飴之。"堯聽後感歎:"不愧是靈鳥,和鸞鳳一樣不得困於樊籠之中。而且養起來需要瓊膏,這未免太奢侈了,不如將重明放歸林間,仍如過去一般。想來這靈鳥也能通人性,明白我們為何這麼做。"
群臣深以為然,於是將重明鳥安放在樹林之中,任其自由。重明鳥果真如堯所言十分通人性,總在帝都附近幾百里之內飛舞,所有豺狼虎豹都被它在搏鬥後或殺死或趕走。附近人民往來頓時就安全方便了不少。如果哪戶人家有了什麼不詳之事,只要重明鳥以來,妖邪頓時四散而逃,化凶為吉。甚至遠在山林深處,只要聽到重明鳥的叫聲,猛獸也會驚慌逃竄。
不過可惜的是,重明鳥在帝都附近住了一段時日後就飛走了,之後一年只來幾次,後來變成了一年一次,最後又變成了幾年一次。百姓翹首以盼,可無論怎樣,哪怕是把瓊膏擺在門口也無法吸引重明。焦急的百姓想出了一個方法,他們將木頭雕刻成重明鳥的形狀,更有錢的就用金子澆築,雕像安放在門戶之間,同樣能夠辟邪。後來這一習俗由放雕像變成了貼畫,重明鳥也變成了雞。
重明的傳奇還沒有結束,傳說舜帝是重明的化身。歷山下住著一個名叫瞽叟的瞎子,有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裡一直重明鳥飛到了他的面前,而且嘴裡還含著食物來餵他。喂完後重明鳥突然口吐人言,說自己不走了,要給瞽叟當兒子。瞽叟十分高興,馬上就要抱起重明。就在這時,他醒了過來。
夢醒後的瞽叟越想越覺得奇怪,於是就把夢境的內容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妻子聽後並沒有什麼開心的,反而說是瞽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想要兒子想瘋了。瞽叟想了想也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問題,可不久後,他的妻子真的懷孕了。
十月懷胎後,孩子呱呱墜地,是個大胖小子。此時門外突然飛來一隻重明鳥,飛舞鳴叫了好一段時候。左鄰右舍都出來看熱鬧,等到神鳥飛走,屋裡的孩子也睜開了眼,這一睜眼就顯出了不凡,他和重明鳥一樣都是一目雙瞳!眾人都說瞽叟命好,這孩子一定是重明鳥托生。瞽叟也十分高興。後來果然,舜不但小小年紀就聲名遠播,而且後來還成了舜帝,成為了後世景仰的對象。
重明鳥真的存在嗎?
或許和鳳凰一樣,都是人們心中美好的寄托,重明代表著光明吉祥,同時也是舜帝仁德的象徵。古代樸素的勞動人民盼望著重明鳥飛來,就像盼望著舜那樣的明君,所謂傳說都是美好願景的具體、誇張的表現。這樣想來,試問天下誰不盼望重明鳥飛來呢?
相關內容: 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