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輪換算
生肖文化
時輪歷還有3種年、月、日,各有太陽、太陰、宮的名稱,其比例關係是:
1太陽年=12太陽月=360太陽日
1太陰年=12太陰月=360太陰日
1宮年=12宮月=360宮日
65宮日=67太陰日
64太阻日≈63太陽日
時輪歷中所說的宮年就是現代所說的恆星年。在時輪歷中恆星年與回歸年不分,只用宮年。在實際推算中,作用最大的是宮年、太陽日、太陰月和太陰日四要素,而時輪歷中的太陽年和太陽月在天文學上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時輪歷中不僅有七曜,還有兩個假想的天體,即羅睺、劫火(羅睺尾)。再加長尾彗星。它們也稱為“曜”,共為“10曜”。五星的各個週期同現代科學測出的數據相同或近似。時輪歷中視羅睺與其他天體一樣,有自己的運行週期,不同的是只有數而無“象”,是個“隱曜”。它的運動週期為30個太陰月,合計6792.04太陽日,已相當精確(今測為6793.460日)。羅睺的方位以黃經表示,以周長27宿相減,所得結果在時輪歷中稱為“羅睺頭”,與之相對的稱“羅睺尾”,相當於天文學上的黃白升交點和降交點。時輪歷中的長尾彗星就是九曜中的計都。
藏傳時輪歷中預報日、月食的方法,計算簡明扼要而方便,並有一定準確性。推算過程是:先由積月除以羅睺的週期,商余化成日數,然後若推算日食加30日,推算月食加15日,再乘以羅睺每日運行的度數得到羅睺頭數值(在此數值上以半周相加,則得到羅睺尾的數值);接著求出太陽、月亮的黃經,以太陽、凡亮的黃經與羅睺頭、尾數值中最為接近者相減;最後以所得差數來判斷有無日、月食。這對於日、月食發生時刻進行預報是很方便的。因為時輪歷的運算法則規定:當白月完結時,也就是第15個太陰日結束時,這時日、月黃經正好相差半周,因而月食永遠發生在第15個太陰日結束之時;當黑月完結時,也就是當月的最後一天的大陰日結束時,日、月正好同經。日食也只能發生在這一時刻。如此,就能比較容易地預測日、月食是否發生,並能計定食甚時刻。總之,藏傳時輪歷已擁有一套系統的日、月食推算方法,能夠判斷食限的數值、交食發生的時刻、食延時間、入食方向。食分大小等。這些對於古代天文學來說,已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方法了。
對於藏傳時輪曆法而言,在推算回歸年和朔望月的長度、安排大小月、設置閏月這些最基本的曆法內容方面,都曾吸收了漢族曆法的先進知識而使其更加準確。典型的如以漢族曆法中的“以無中氣之月為閏月”的原則調整時輪歷。在推算過程中以某月的中氣出現在該月的最後一天以定下月為閏月。藏族歷算家稱此為“聰明人的辦法”,而加以採用。當然在實際推算中中氣仍沿用時輪歷的數據,所以閏月的設置仍與漢族農曆有別。
藏族獨特的天文曆法體系,不僅能較準確推算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還可根據物候、星辰等現象和數據預報西藏地區天氣和地震等情況。如天氣預報方面就有短期(一天)、中期(一季)和長期(從當年到次年)。這些都是在廣大藏族人民創造的基礎上,又不斷地沿用、吸收和借鑒來自印度、內地及別的地區的天文知識,而逐漸發展形成為現在的規模和系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