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解"夫子之道"

淺解"夫子之道"

淺解"夫子之道"

生肖文化

“夫子之道”

孔子要把弟子們培養成“志於道”的士、“謀道”的君子,那麼這個“道”是什麼呢?換言之,什麼是孔子之道呢?“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裡仁篇)這是曾參的概括。而子夏、顏回則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史記·孔子世家》)沒有說具體內容,但顯然不僅是“忠恕”。自孟子始,歷代學者多數認為是“內聖外王之道”。

愚以為,對孔子之道不能一言以蔽之,就像很難用一句話概括馬克思主義一樣。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分解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以後,人們才對這一主義有比較清晰和完整的瞭解。事實上,孔子之道亦有三個方面:人生之道、政治和社會之道、哲學思想之道。

所謂人生之道,簡單的意思就是人怎樣生活,或者說如何做人。全書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談做人的原則、標準以及方式方法。從個人角度說,就是“修己”之道。人生之道還有更深的內涵,並且有跡可循,其基本規律就是孔子那段著名的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篇)核心內容不僅是知識的日益增多、道德的逐步提高、人格的累積完善,更是智慧的漸次加深、境界的持續攀升。這是由人生“必然王國”到人生“自由王國”的發展過程。

“志於道”“謀道”,首先就要立志於這種人生之道,謀求這種人生之道。眾多學者歸納為“內聖”之道,愚以為未必妥當。其一,孔子認為事實上並不存在“聖”。其二,只講“內”,或多或少忽視了“外”,而孔子的人生之道始終突出“行”,強調人在世間怎麼做。

所謂政治和社會之道,其實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說白了就是怎樣領導和治理國家,人們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拙文曾數次加以解讀,可簡單總結如下:國家統一,權力集中,上下各在其位,沒有分裂;各級統治者廉潔公正,富有仁愛之心,德治與禮治並行,對異邦以德服人,推行和平外交;社會有統一規範,穩定安寧,秩序井然,富人同樣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同等級的人財富平均,不同等級的人和諧相處;人民各得其所,老人們能夠安度晚年,中年人以誠信交往,青少年受到關愛和教育,懂得報答父母、老師和社會,鰥寡孤獨及殘疾人得到尊重和照顧,生活無憂。總之,初步建立“小康”社會,最後達到“天下為公”的“大同”。

“志於道”“謀道”,第二部分內容就是要胸懷天下,樹立這樣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為之努力。子貢、顏回所說天下莫能容的夫子之道,所指主要在此。

眾多學者將孔子的政治和社會之道視為“外王”之道,愚以為值得商榷。十分明顯,“外王”之道是有德的君主之道,其立足點和出發點主要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孔子的政治和社會之道是獨立的悲天憫人的思想家之道,其立足點和出發點並非僅僅集中在最高統治者,而是幾乎囊括了天下所有人。有人說孔子是個復古主義者,但更多的人認為他是個理想主義者。起碼,後者的成分要遠遠大於前者。孔子的偉大之處和局限之處、矛盾之處,在他的政治和社會之道中同時體現出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文化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