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強國,秦相商鞅
生肖文化
商鞅(前390至前338年),衛國人。
公元前359年,商鞅協助秦孝公開始變法。
公元前352年(周顯王十七年)衛公孫鞅為大梁造,伐安邑,降之。次年,衛鞅圍固陽,降之。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秦孝公(二十二年)封大良造商鞅。
●公孫痤薦衛鞅——好壞都講
註:衛國人公孫鞅(公元前390——前338)是衛國國君的一個支脈。他從小就好學刑法,長大後見衛國一天一天的弱小,不是他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於是他到了魏國,投靠在魏國丞相公孫痤的門下當謀士,幾年中,他的一些建議,都得到公孫痤的推廣,對魏國的政治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到公孫痤病重時,魏惠王前往探望他,說:“相國百年之後,誰可以繼任?”公孫痤說:“公孫鞅。”
魏惠王聽了,說:“公孫鞅這樣年輕,怎麼能當國相呢,你是不是老糊塗了呀?”公孫痤見魏惠王聽不進去,又說:“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殺了他,免得他到其它的國家去,到時對我國不利。”魏惠王沒有理睬。等魏惠王走後,公孫鞅來看他,他覺得對不起公孫鞅,對他說:“我要惠王讓你繼任我的相位,他不聽,要他殺你他沒點頭,你不如快點跑到其它國家去施展你的才華。”
公孫鞅聽了,說:“既然惠王不聽你的話重用我,也不會聽你的話殺我。”他沒有到其它國家去。公孫痤死後,
大夫公子卬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薦公孫鞅當丞相,魏惠王還是沒有用他。
這組歇後語借公孫痤在魏惠王面前既推薦公孫鞅,又建議殺公孫鞅為意象,將“好壞都講”一詞托出。在生
活中“好壞都講”的意思是:不隱瞞事實,很客觀地評價。或指非常坦誠。
●衛鞅為了把信譽講——一般(搬)有賞 註:衛鞅在魏國沒有得到重用,又聽說秦孝公招賢,於是他到了秦國。公元前359年(周顯王十年),商鞅協助秦孝公改革,為了使天下人相信改革變法的真實性,商鞅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他在京城南門豎立一根不是很大的樹木,招來圍觀的人群,並對他們說:“誰要是將這根樹木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給他十兩黃金。”可是,圍觀的人群見樹木不是很大,但賞金又高,誰也不相信。見此,商鞅又加到了五十兩。在人群中,有一個不信鬼的人上前就將樹木搬到了北門。公孫鞅就賞了他六十兩黃金。從此,人們相信了公孫鞅。公孫鞅的變法也很快得到了實施起來。
這組歇後語借這一歷史典故,巧用“搬”與“般”的諧音,將“一般有賞”一詞托出。在生活中,“一般有賞”的意思是:很容易得到獎賞。
● 衛鞅伐魏——慚愧 註: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在衛鞅的變法中更加強大。於是,秦孝公在衛鞅的勸說下,向魏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魏國的公子卬對魏惠王說:“衛鞅在我國時,我對他不錯,讓我寫信跟他講和,陛下看怎麼樣?”魏惠王知道自己不是秦國的對手,加上龐涓死了,也就同意了公子卬的建議。
可是,衛鞅把公子卬騙到秦營後,向魏軍發起進攻,魏軍大敗而逃。
這組歇後語借衛鞅欺騙公子卬為意象,將“慚愧”一詞托出。在生活中“慚愧”的意思是:因為自己有缺點、做了虧心事或末盡到責任而感覺到不安。
● 衛鞅得志——失去了良知 註:衛鞅打敗了魏國後,秦孝公封他為列侯。並將奪取魏國的十五座城邑和商於賞給他作為他的封邑。因此衛鞅稱之為商君(此後稱他為商鞅)。
商鞅得到封邑後,回到家中對食客們說:“我從衛國到魏國,一直沒有好運。自從到了秦國來後,才步步高陞。
今天秦孝公又賞賜了魏國的七百里江山於我,大丈夫得此之志足矣!”眾賓客聽了商鞅躊躇滿志之言,都奉承恭維一番。其中人一個門客卻厲聲說:“你們這些人只會奉承商君,這對商君有什麼好處?”商鞅尋聲一看,是上等食客趙良。於是他不高興地問趙良:“請問,你說他們奉承我,不對嗎?試問當年的五羖大夫相秦穆公的功勞比我大嗎?”
趙良聽了哈哈大笑道:“你能與五羖大夫相比嗎?五羖大夫輔佐秦穆公稱霸諸侯,吞併二十個諸侯國。他死時,
百姓哭得死去活來。而你現在雖然在秦國實行了變法,但法令強行,殺人如麻,總有一天你不會有好結果的。”商鞅聽了很不高興。
這組歇後語借趙良知道商鞅最後的命運為意象,將“失去了良知”一詞托出。在生活中,“失去了良知”的意思是:喪失了人性或理智。
● 商鞅住店——有口難辯 註:商鞅被封商君後,不到五個月,秦孝公就死了。太子嬴駟即位(秦惠文公),商鞅自負對秦國立有大功,
因此出入傲慢。而秦惠文公對這個引起秦國上下不滿的變法分子早就懷恨在心。於是,在公子虔(此人被商鞅劓過鼻)和公孫賈的挑撥下,公孫賈說:“臣強則主弱,這樣很能引起商鞅謀反”!秦惠文公借此機會削減商鞅的封地。秦惠文公先派人收了商鞅的相印,令他歸於商地安度晚年。
公孫賈怕日後有變,自己到時被商鞅報復,他連忙進宮挑撥說:“商鞅對陛下奪取他的相印不滿,他回商地時,隊伍浩浩蕩蕩,大有造反的跡象。”
惠文公最怕的就是這一點,於是他連忙派三千武士追殺商鞅。當時百姓聽說惠文公要殺商鞅,都出來追趕,商鞅大驚,連忙扮著奴隸潛逃。當他逃到函關時,天色已晚,前往一個小店投宿店主向他要證明時,商鞅只好說沒有。店主馬上說:“對不起,商鞅有法——如果小店收住無證之人,輕則罰款,重則殺頭,我不能讓你住”。
商鞅聽了,走出店外,說:“我立此法,現在反害了我自己。”
這組歇後語借商鞅無法說出自己真實身份為意象,將“有口難辯”一詞托出。在生活中,“有口難辯”的意思是:無法洗涮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