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的舞蹈主要有集體舞、雙人舞、男女獨舞、馬上舞等多種,主要是表現歡慶豐收、喜慶節日、婚禮、狩獵、宗教活動等內容。 集體舞的形式多種多樣,以鼓樂和歌聲伴舞,男女老
按照裕固族的傳統禮俗,老人會在門口把你讓進帳篷,安排客人坐在左側面朝門口的貼地板床上,這是貴賓席。最好按他們的習俗,先用雙膝跪坐,然後盤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
居住在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一帶的裕固族,有著很多自己的傳統節日,並保持著濃郁的本民族特色。 九月大會也稱「十月大會」,是裕固族傳統宗教節日。據肅南縣文化局工作人員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丁零、4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回紇是東部鐵勒(亦稱狄歷、敕勒、高車)的六大部之一。後來東部鐵勒在反抗東突厥
裕固族男女都穿高領、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而婦女高領長袍下擺開衩,衣領、袖口、衣衩、襟邊繡著花邊。 外套大紅、桃紅、翠綠、翠藍色
裕固族歷史上是個「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生息在我國西北地區,與那裡的各民族互相往來。在這一過程中,裕固族服飾既與遊牧文化息息相關,也受到相鄰各民
裕固族文字已經失傳,但是裕固族祖先在歷史上用回鶻文創造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一般認為,回鶻文是公元8-15世紀主要流行於今新疆吐魯番盆地和中亞楚河流域的一種文字。宋元時期回
正月大會是裕固人一年中最大的聚會,過會時,寺院炸子、做饃饃、宰羊,喇嘛還把紅棗撒在過會的人群中,表示吉利。這一天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服到寺院去燒香、點燈;僧人為大家跳
裕固族是中國西部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牧居在祁連山以及河西走廊的明花、黃泥堡等地,有一萬多人。裕固族的族源主要為回鶻人和蒙古人。由於裕固族是一個遊牧民族,裕固族的
裕固族婦女一般身穿高領偏襟長袍,按季節分為夾棉和皮衣。衣領高齊耳根,衣領外面邊沿用各色絲線上勁合股,模仿天上的彩虹,用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精心繡成波浪
裕固族民間刺繡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繡工精緻。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繡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
擀制毛氈是裕固人特有的傳統工藝,流傳範圍很廣,歷史悠久。擀制毛氈操作技術複雜,工藝分粗、細和薄、厚幾種,也稱硬氈、軟氈。 粗毛氈多採用山羊毛、犛牛毛、綿羊粗毛等製作
流行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的婚姻風尚,即結婚典禮舉行第二天女子必經的儀式。這一天,將第一副用珊瑚、瑪淄、海貝等裝飾物製成的寬約5寸、長約3尺的頭面繫在待嫁女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裕固族服飾的結構和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裕固族人平時很少穿戴民族服裝,只有在節日或喜慶場合才穿一下,而且有些人穿,有些人已經不習慣穿,民族服裝已
1、歡慶舞:群舞形式。流行肅南縣明花、康樂、大河三區。主要以鼓樂、歌曲伴奏。男女老幼列隊或迂迴繞繞圈作舞。中央置以篝火及獵獲物。快、慢、輕、重多種動作,節奏性甚強並
裕固族是個很特別的民族,它們沒有明顯的男性傳宗接代的宗法觀念,也沒有明顯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因此裕固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它是一個浪漫的民族。 由於裕固族本民族的
裕固人禁食「尖嘴圓蹄」肉。「尖嘴」主要指飛禽和魚類,「圓蹄」則指驢、騾、馬這三種動物。現代裕固人基本上不禁食「尖嘴」類動物,而對於圓蹄類則仍禁食。另外,不在「尖嘴
裕固族的祖先,可追溯至古代的回紇。回紇是古代突厥語「團結」「聯合」的意思,是他們的自稱。公元745年,建立了回紇汗國,汗國的疆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興安嶺以西
裕固族的傳統農祀活動,流行於甘肅肅南一帶,一般在每年農曆四月十一日以後的幾天內擇日舉行。裕固族人非常愛護牲畜,當小馬駒長到一週歲時,要舉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儀式。
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前灘鄉的裕固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一家子人非常富有,家裡牛羊滿圈,可就是沒生下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有一天,來了一隻白狗,它經常和這家的女兒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