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德昂族稱莊房)是舉行宗教活動和出家僧侶學習、生活的地方。過去,大多數德昂族村寨都設有佛寺。佛寺裡的僧侶有佛爺、和尚之分,前者是師傅,後者是徒弟。佛爺諳熟傣文,
德昂族的喪葬有自己的習谷,除佛爺(和尚)實行火葬外,一般群眾都是土葬。各村有公共墓地,只要是同一村的正常死亡者均可葬入。沒有姓氏界限,也不分頭人與百姓,不過他們的墳
「德昂」,作為一個單一的民族名稱,在我國史籍中出現的比較晚,直到清代,乾隆《東華錄》、王昶《征緬紀聞》及光緒《永昌府志》諸書才單獨有了記載,稱他們為「崩龍」,解放
水鼓的來源 水鼓,在民間還有兒種傳聞趣事呢!據說,德昂族自古就居住在祖國邊唾雲南的高山原始森林之中。在勞動時,他們發現了空心木頭,下雨後積滿了水,偶然碰著時發出乒乓
德昂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其餘散居於保山、龍陵、鎮康等縣。多數分佈於山區,與景頗、僳僳、漢、佤等民族交錯聚居;少數住壩區,與傣族為鄰。德昂語屬
德昂族村寨大多依山而建。傳統建築文化明顯有當地文化生態和德昂人社會歷史發展痕跡,本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德昂族地區仍保留父系大家族社會組織,也就是說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德昂」是該民族的自稱。「昂」在德昂語裡意為「巖洞」;「德」為尊稱的附加語。相傳,德昂族的祖先曾居住在山洞裡。「德昂」這一自稱,是對其先民居住巖洞歷史的反映。德昂族
德昂族是中國雲南省的特有民族,也是一個跨國而居的民族。在中國境內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的鎮康縣。瑞麗、梁河、隴川
德昂族的潑水節多在公歷4月中旬左右舉行,一般3-5天。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
在宗教信仰上,因受傣族影響,小乘佛教在德昂族中得到普遍流傳,並摻雜著濃郁的原始自然宗教色彩。 小乘佛教傳入德昂地區的年代不詳,在解放前的很長一段時期裡,小乘佛教一
一、從音位上看,有31個輔音位;元音9個,都有長短之分,共有18個元音音位。 二、從語音結構看,德昂族的音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一般音節或叫主要音節;一類為附加音節或叫次
德昂族的喪葬有自己的習俗,除佛爺(和尚)實行火葬外,一般群眾都是土葬。各村有公共墓地,只要是同一村的正常死亡者均可葬入。沒有姓氏界限,也不分頭人與百姓,不過他們的墳
「串姑娘」 德昂族青年男女最重要的戀愛方式也是串姑娘。最初,串姑娘是在傍晚進行。屆時,小伙子到意中人家附近唱山歌吹蘆笙,暗遞情意。如果姑娘對此無動於衷,則表示拒絕。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谷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德昂族飲食比較考究,用料較為廣泛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行擇偶的自由。雙方經過相互瞭解,建立感情並願意締結婚約時,男女即告之父母。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這種告不是以言語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伙子趁
「茶葉是德昂人命脈/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山茶/有山茶的地方就有德昂人的故事/神奇的《古歌》代代流傳/德昂人的身上飄著茶葉的芳香。」循著這首德昂族人千百年來傳唱不衰的民歌,
在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德宏州等地居住著一個世代種茶的民族——德昂族。德昂族是當地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自稱是「茶葉的後代」,目前人口不足兩萬人。今天我就向
冠蓋式住房的來源 關於它的來源,德昂族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諸葛亮當年率兵南征來到德昂山寨。有一天突遭襲擊,受傷遇險,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諾相救才得以
「德昂」,作為一個單一的民族名稱,在我國史籍中出現的比較晚,直到清代,乾隆《東華錄》、王昶《征緬紀聞》及光緒《永昌府志》諸書才單獨有了記載,稱他們為「崩龍」,解放
象鼓舞:德昂族的舞蹈,廣為流傳的是象腳鼓舞。由敲鼓,打著鋩、鈸的男子帶頭,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後面,按一定步法,手勢繞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兩圈,男子組成外圈,女子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