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崇拜、熱愛茶的歷史亙古綿遠,被其他民族譽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農」。茶在德昂族道德中象徵著誠實和信任,定親交友,茶是信物和使者,一切真誠都在茶的甘苦回味
德昂族是中國雲南省的特有民族,也是一個跨國而居的民族。在中國境內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的鎮康縣。瑞麗、梁河、隴川
德昂族創造了許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學和藝術。流傳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史詩、故事、詩歌、寓言、笑話和諺語,就其內容而言,大多是表現愛情和對自己家鄉熱愛與讚美,以及對
一、從音位上看,有31個輔音位;元音9個,都有長短之分,共有18個元音音位。 二、從語音結構看,德昂族的音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一般音節或叫主要音節;一類為附加音節或叫次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其宗教信仰及生活習俗受傣族影響較大。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
「像腳鼓舞」,德昂語稱「嘎兒格冷當」,流傳於梁河、隴川、盈江、鎮康、保山等縣的德昂族村寨中。像腳鼓是德昂族舞蹈的主要伴奏樂器。 相傳遠古時候,有兩兄弟以採野果和獵獲
「串姑娘」 德昂族青年男女最重要的戀愛方式也是串姑娘。最初,串姑娘是在傍晚進行。屆時,小伙子到意中人家附近唱山歌吹蘆笙,暗遞情意。如果姑娘對此無動於衷,則表示拒絕。
生活在雲南潞西縣三台山區的德昂族,古往今來,他們一直遵循著尊老愛幼、敬賢幫貧、捨己為人的傳統美德。 此外,他們還把說醜話、髒話、罵架、說謊視為是不道德、無禮貌的表現
德昂族源於古代的濮人,與「哀牢」有密切的關係。清代以前,有關記載把雲南境內南亞語系的德昂、布朗、佤等民族統稱為「濮人」、「蒲」或「蒲蠻」。「濮人」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谷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德昂族飲食比較考究,用料較為廣泛
德昂族的潑水節多在公歷4月中旬左右舉行,一般3-5天。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
德昂族除了信奉小乘佛教外,還崇拜自然,相信鬼神。如保山縣大中寨的德昂族就崇拜山神、蛇神、鬼樹、地鬼、龍王等多種神靈,每年還舉行各種宗教祭祀活動。 1. 祭鬼樹:在村寒
日常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谷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
德昂族村寨大多依山而建。傳統建築文化明顯有當地文化生態和德昂人社會歷史發展痕跡,本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德昂族地區仍保留父系大家族社會組織,也就是說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子,裹黑、白布頭巾,巾的兩端飾以彩色絨球。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用黑布包頭,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行擇偶的自由。雙方經過相互瞭解,建立感情並願意締結婚約時,男女即告之父母。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這種告不是以言語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伙子趁
德昂族婦女還有在腰部裝飾「腰箍」的傳統習俗。她們的腰箍多用籐篾或竹篾製成,寬窄粗細不一,多漆成紅、黑、黃、綠等顏色。行走時,腰箍隨著雙腳的移動而伸縮彈動,叮叮作響
史學界普遍認為漢晉時期雲南永昌的濮人是德昂族的先民。就濮而言,其分佈範圍極為廣泛,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百濮。百濮的情況比較複雜,是許多個族群的總稱,其中也包括雲南最
每逢秋收時節,梁河縣德昂山寨的寨民就會將第一碗香噴噴的新米飯先送給牛吃。尤其是翁嫗們來到自家的牛廄前一邊親熱地撫著牛頭,一邊把一碗新米飯端給牛,好像在說:「我的老
在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德宏州等地居住著一個世代種茶的民族——德昂族。德昂族是當地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自稱是「茶葉的後代」,目前人口不足兩萬人。今天我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