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白於公元744年三月被賜金放還,憤懣地離開了長安。初夏時節,李白抵達洛陽。在那裡,他見到了曾官至校書郎的崔成甫,並留詩以贈暫且不表,單說李白在洛陽時,還邂逅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量級人物。此人當時雖名氣不大,但卻在後世火得一塌糊塗。
當年四月,李白和此人在洛陽一見如故,並相伴漫遊,飲酒賦詩,「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留給後世一段佳話。道是此人非是別個,乃大詩人杜審言之孫,被後世尊為「詩聖」的杜甫!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字子美,出生於河南鞏縣的一孔窯洞裡,小李白十一歲。杜甫在人們的印象中一般都是顛沛流離,窮愁潦倒,然而他卻出身於世代為官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預是西晉開國功臣、名將、大學者,祖父杜審言是著名詩人,官至修文館直學士。父親杜閒已故,生前官至兗州司馬、奉天令。
杜甫四歲喪母,父親杜閒遠在外地做官,他是被洛陽的姑母養大的。姑媽承繼杜氏家風,讓杜甫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杜甫天資聰穎,「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少年時代即在洛陽一帶小有名氣。一些地方官吏看了杜甫的詩賦,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杜甫雖個性內斂沉鬱,但素有「致君戈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他十九歲時即出遊郇瑕,二十歲的弱冠之年便漫遊吳越。二十四歲在洛陽落第後,便去兗州省親,看望在兗州做官的父親杜閒,隨即又開始了齊趙之遊。
公元741年,杜甫結束漫遊返回洛陽,在洛陽郊外的首陽山下建造了居所,並與司農少卿楊怡的十九歲的女兒結婚。這司農少卿是個什麼官呢?簡而言之,司農卿掌握大唐重要財政機構的大權,而司農少卿則是司農卿的副手。因此,杜甫有著強有力的經濟支撐。
當年,杜甫的父親杜閒去世了。次年六月,姑母也病故了。為照顧病篤的親人,料理親人的後事,他便一直沒有離開洛陽。這一日,當他去洛陽城裡訪友時,聽朋友說大詩人李白被賜金放還途徑洛陽,便持行卷前去拜訪。
話說杜甫對李白這位詩壇前輩十分景仰,為此次謁見做了精心準備。他心裡很忐忑,因為當時李白已是馳名天下的詩壇泰斗,而他不過是個三十未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布衣之士。更何況,人們早已把李白吹噓得神乎其神。
在洛陽,杜甫聽到人們議論李白,說李白不僅是千杯不醉的酒仙,劍術也是頂尖高手。做翰林供奉時,皇上給了他尚方寶劍,殺人不用償命,因此每遇欺壓百姓的惡霸,便揮劍斬之。還說他裝醉後讓高力士脫靴,楊太尉磨墨,最終因醉酒後調戲楊貴妃,結果被皇上一怒之下逐出了長安。
對於這些關於李白的傳言,杜甫並不全信,但對於李白狂放不羈的個性,杜甫深信不疑,因為這從李白的詩中也可看出。杜甫心想:「我去謁見李白,最好不要趕上他喝得大醉。如若趕上,說不定他會把我大罵一頓,轟出門去。」
杜甫邊走邊想,來到了洛陽繁華的坊市。當行至一家酒肆前時,見不斷有持行卷的讀書人進進出出,杜甫近前一問,果然是李白正在酒肆中。
這些讀書人走出酒肆時,或垂頭喪氣,或滿臉晦氣,抑或小聲地罵罵咧咧。這個說「都被趕出京城了,還這麼狂妄」,那個說「就他詩好,詩好皇上咋不封官呢」……
杜甫雖是見過世面的人,但見此場景,心裡也不由一陣緊張。但他想,既來之則安之,豈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於是,他便正正衣冠,硬著頭皮走進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