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那麼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老子的《道德經》第八十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小國寡民1。使2有什伯之器3而不用;使民重死4而不遠徙5;雖有舟輿6,無所乘之;雖有甲兵7,無所陳之8。使人復結繩9而用之。至治之極。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十,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不必每次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佈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國家治理得好極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註釋]
1、小國寡民:小,使……變小,寡,使……變少。此句意為,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
2、使:即使。
3、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伯,意為極多,多種多樣。
4、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輕易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事。
5、徙:遷移、遠走。
6、輿:車子。
7、甲兵:武器裝備。
8、陳:陳列。此句引申為佈陣打仗。
9、結繩:文字產生以前,人們以繩記事。
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習慣。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注》
小國寡民,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之,當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無所欲求。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小國寡民,
老子生於衰周,文勝俗弊,將以無為救之。故於其書之終,言其所志,願得小國寡民以試焉,而不可得爾。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民各安其分,則小有村者,不求用於世。什伯之器,則財堪什夫伯夫之長者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事少民樸,雖結繩足矣。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內足而外無所慕,故以其所有為美,以其所處為樂,而不復求也。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民物繁夥而不相求,則彼此皆足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