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二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二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二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那麼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二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天下有始1,以為天下母2。既得其母,以知其子3;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4,終身不勤5。開其兌,濟其事6,終身不救。見小曰明7,守柔曰強8。用其光,復歸其明9,無遺身殃十;是為襲常⑾。

[譯文]

天地萬物本身都有起始,這個始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認識萬物,如果認識了萬事萬物,又把握著萬物的根本,那麼終身都不會有危險。塞住慾念的孔穴,閉起慾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有煩擾之事。如果打開慾念的孔穴,就會增添紛雜的事件,終身都不可救治。能夠察見到細微的,叫做「明」;能夠持守柔弱的,叫做「強」。運用其光芒,返照內在的明,不會給自己帶來災難,這就叫做萬世不絕的「常道」。

[註釋]

1、始:本始,此處指「道」。

2、母:根源,此處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產生的萬物。

4、塞其兌,閉其門:兌,指口,引伸為孔穴;門,指門徑。此句意為:塞住嗜欲的孔穴,閉上慾念的門徑。

5、勤:勞作。

6、開其兌,濟其事:打開嗜欲的孔穴,增加紛雜的事件。

7、見小曰明:小,細微。能察見細微,才叫做「明」

8、強:強健,自強不息。

9、用其光,復歸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內透亮。發光體本身為「明」,照向外物為光。

10、無遺身殃:不給自己帶來麻煩和災禍。

11、襲常:襲承常道。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注》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

既知其母,復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其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捨本以逐末也。

塞其兌,閉其門,

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

終身不勤;

無事永逸,故終身不勤也。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不問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為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

用其光,

顯道以去民迷。

復歸其明。

不明察也。

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道之常也。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資生也。故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聖人體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忘道,故終守其母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息忘道而徇物。目悅於色,耳悅於聲,開其悅之之心,而以其事濟之,是以終身陷溺而不能救。夫聖人之所以終身不動者,唯塞而閉之,未嘗出而徇之也。

見小日明,

悅之為害,始小而浸大。知小之將大而閉之,可謂明矣。

守柔日強。

趨其所悅而不顧,自以為強,而非強也。唯見悅而知畏之者,可謂強矣。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絕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已,身不與也。夫耳之

能聽,目之能視,鼻之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矣。

相關內容: 第五十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道德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