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桃夭》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又該如何理解呢?

《詩經·桃夭》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又該如何理解呢?

《詩經·桃夭》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又該如何理解呢?

詩經

桃夭

【周·《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分「風」(十五國風共160篇)、「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和「頌」(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三部分。《桃夭》出自《國風·周南》,「桃夭」,桃樹繁盛美麗的樣子。

《詩經》使用的一種重要藝術手法叫作比興。《桃夭》使用比興的手法就非常高超。

「于歸」就是女子出嫁,它寫美麗的女孩出嫁了,有家了,有孕了,有兒有女了,有許多兒女了。但它不是這樣直說,而是用美艷的桃花、桃花結碩大的果實、桃樹枝繁葉茂這一系列比喻來說。「灼灼其華」,這美艷若桃花、燦爛若桃花的姑娘出嫁了;「有蕡(fen)其實」,「蕡」形容果實鮮艷碩大的樣子,像那桃花結出鮮艷碩大的桃子,嫁到夫家後這姑娘就懷孕生子了;「蓁(zhēn)蓁其葉」,「蓁蓁」就是枝繁葉茂的樣子,像那桃樹枝繁葉茂,這姑娘的家也很快人丁興旺、繁榮幸福、其樂融融了,所以是一切皆「宜」,一切都是和順美滿的。

我們看,桃花鮮艷嬌媚,恰與新娘的特徵契合,也與新婚的熱鬧喜慶相吻。特別是它與農業文明時期普通農人的生活非常契合。如果是牡丹,雍容華貴,是不是太華貴?臘梅,堅貞孤傲,是不是太孤傲?菊花,素雅清逸,是不是太清逸?蓮花,清廉高潔,是不是太高潔?雍容華貴、孤傲堅貞、素雅清逸、清廉高潔,這都是美的極致,但只要不是硬抬摃,我們還是要說,從整體美感而言,這些美不是用來「表達」新娘的。

同時,我們還能看到,在這些花之中,只有桃之花、之實、之葉是完全可視、可觀的,且之實、之葉的統一感也是最獨特的。也就是說,在這些花中,只有桃才是統一於「灼灼其華」「有蕡其實」「其葉蓁蓁」的視覺之中的。這樣的統一性,正好引出並象徵婚後家庭幸福生活的情狀,其他的花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清晨陽光映照,翠綠的桃葉之中,碩果纍纍,微風吹過,翠葉、紅果、陽光,三者相互嬉戲。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那桃樹之下欣賞這自然之奇景,何其愜意!這種奇景,就是《桃夭》表現的幸福之家的象徵。

《桃夭》選擇桃之花、之實、之葉來比新娘、生子、家庭和順繁盛幸福,是最佳的藝術選擇,無可替代,無可變換,我們可以把這叫作「藝術的必然性」。

相關內容: 詩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