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納蘭性德《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納蘭性德《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古詩詞問答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其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納蘭性德的《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一起來看看吧!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

納蘭性德 〔清代〕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剪芙蓉。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這首詞猶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風俗畫。

開篇描繪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的場景。「收卻綸竿落照紅」,納蘭一貫鍾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顯無餘,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鋪展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收卻」二字用在全詞的開頭,別有一番意味。從字面上看,「收卻」與「落照紅」是同時發生的動作,而縱覽全詞,則可體味出這兩者其實有著暗示的因果關係,即因「落照紅」而「收卻綸竿」,無須多言,便道出了黃昏中漁人逍遙自得,不假他求,這種自由自在的情緒,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調,又與下句的描述前後呼應。「秋風寧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寫到秋風的聲響,由人之主體寫到荷花之喻體,仍然是從細節著手,以擬人的手法,描述颯颯秋風之涼意吹飄,不求他物,只為了能輕輕地擺動水中那一簇簇絕美的荷花。此處著一「寧」字,賦予了秋風人的性情與品格,出奇地於平和中凸現詞人強烈的感情。勾勒完風物,「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一句拋出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煙水蒙,笛音輕,納蘭將他的山澤魚鳥之思寄托於詞中,點明主旨,道出了漁人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趣。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颯颯秋風,煙霧濛濛,時人稱納蘭題畫詩詞有種「煙水迷離」之感,從這首小令的詩情畫境中也可見一斑。全詞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

相關內容: 納蘭性德納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