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詞中溢滿了幽怨隱恨之情

納蘭性德《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詞中溢滿了幽怨隱恨之情

納蘭性德《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詞中溢滿了幽怨隱恨之情

古詩詞問答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其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納蘭性德的《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

納蘭性德 〔清代〕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雲衰草漸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勞人只合一生休。

此篇頗含怨情,深切表達出詞人長期扈從天涯,有家不得歸、有妻不得伴的隱恨。

上闋開篇,「已慣天涯莫浪愁」,起句便情思精緻。詞人十分厭惡年年羈旅天涯的生活,這裡故作反語。他告誡自己,已經習慣了離別,便不必隨便懷愁了。「莫浪愁」三字恰恰說明他正在「愁」,「莫」字只是無力的安慰罷了。「寒雲衰草漸成秋」,眼見這淒清景色,又不禁使人愁思滿眼。「漫因睡起又登樓」,還是睡吧,不要因為輾轉反側難眠又去登上小樓,以免遙望家鄉,心中徒增悲傷。縱然登樓遠望,隔著千山萬水也是不可能望得到燈下的妻子的。

下闋烘托出「愁」,並點明「愁」之原因。「伴我蕭蕭惟代馬」,詞人行役邊塞,陪伴他的唯有代地的戰馬,故覺「蕭蕭」。「笑人寂寂有牽牛」,七夕佳節,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天河歡會,世間多少男女執手遙望,而自己與妻子卻天各一方,無法團聚,表現了詞人有妻不得伴的寂寂之情,連牛郎見了都不禁會發笑。這兩句刻畫詞人「寂寂」之心境形象生動而真切。身邊唯戰馬相伴,天上有牽牛笑窺,孤獨寂寞淒涼的心境就形象地描繪出來了。末句的「勞人只合一生休」是一句牢騷之語,表達了詞人的埋怨之情。這句全是牢騷與怨氣,是全詞的高潮。

此詞在自嘲的口吻中流露出對護衛生涯長期羈旅的厭倦,尤其是結句,表達出滿腹的牢騷與怨氣以及羈旅的勞苦。長年累月地奔波,身心勞頓,又不得不與親人離散。這相思鬱結之情讓納蘭備受煎熬,因此更煩悶於無休止的羈旅。詞中幽怨隱恨的情感溢滿了全文,表達了詞人那時最真切的思念之情。

相關內容: 納蘭納蘭性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