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

納蘭性德《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

納蘭性德《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

古詩詞問答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其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納蘭性德的《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一起來看看吧!

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

納蘭性德 〔清代〕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淒涼的室內獨居圖景。「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藉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質問,似也點明了詞人滿腔鬱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歎。「空搔首」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喝酒的心理。「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既然閒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總」字寫出了詞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迴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後又會繼續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相關內容: 納蘭納蘭性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