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趙兩國為爭奪韓國上黨地區,爆發了戰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長平之戰。接下來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國的上黨郡。上黨郡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守將馮亭便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於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於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趙軍阻秦軍於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秦國看速勝不行,便使反間計,讓趙王相信秦國最擔心、最害怕的是用趙括替代廉頗。趙王求勝心切,終於中了反間計,選擇棄用廉頗,讓趙奢之子趙括來指揮趙軍。
與此同時,秦國見使用趙括為將,便暗中啟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趙。大敗趙括軍於長平,射殺趙括,坑殺趙軍四十餘萬,長平之戰趙軍共陣亡士兵四十五萬。不過,在長平之戰後,廉頗再次獲得趙孝成王的重用,幫助趙國在邯鄲之戰中擊敗了秦軍。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後,廉頗再次獲得重用,為何最終客死楚國呢?也即到底是什麼原因,才導致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廉頗客死異鄉呢?
一
首先,在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於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軍二十萬兵伐趙,直攻趙都邯鄲。此戰,趙國大將廉頗率趙軍十萬頑強抵抗,趙相平原君趙勝亦散家財於士卒。再加上魏國、楚國的援軍,從而打退了秦軍,取得了邯鄲之戰的勝利。在邯鄲之戰後,廉頗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閒,之後又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割讓五座城請求講和,趙王才答應停戰。經此一戰,趙孝成王把尉文封給廉頗,封為信平君。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長平之戰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再次獲得了重用。但是,到了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即位之初就解除了廉頗的職務,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二
後來,廉頗又從魏國來到了楚國,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對此,在筆者看來,廉頗之所以客死異鄉,顯然和趙悼襄王這位君主存在直接的關係。趙悼襄王剛剛即位時,就選擇解除廉頗的職務,這讓廉頗十分不滿,從而選擇離開趙國。至於趙悼襄王為何要解除廉頗的職務,筆者認為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就出生於公元前327年的廉頗,在趙國歷經了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等多位君主,再加上戰功赫赫,廉頗在趙國自然是威望頗高的老將。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剛剛即位的趙悼襄王,在趙國上下自然是沒有多少威望。於是,很可能是出於立威的考慮,趙悼襄王即位之後,立即就拿廉頗這位老將開刀。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古代歷史上,剛剛即位的君主,往往都喜歡使用自己信任的文臣武將,而不是前朝留下的老臣。
三
另一方面,廉頗和郭開之間的矛盾,也是廉頗客死異鄉的重要原因。在廉頗來到趙國後,趙悼襄王派遣使者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趙悼襄王元年(丁巳,前244),趙悼襄王任命郭開為相國。任命武襄君樂乘為大將軍,掌管軍隊。對於郭開來說,因為獲得了趙悼襄王的信任,在其即位之初,就被冊封為相國一職,至於取代廉頗的樂乘,也是趙悼襄王的心腹,被授予執掌趙國兵馬的權力。
其中,就郭開來說,是極度貪婪之輩,這和嫉惡如仇的廉頗之間,自然形成了明顯的衝突。在此基礎上,趙悼襄王一開始之所以用樂乘取代廉頗,很可能也是郭開的主意。對此,在筆者看來,郭開之於趙悼襄王,可以類比黃皓之於後主劉禪,而廉頗就如同姜維一樣,雖然功勞赫赫,卻抵不過君主寵臣的讒言。
四
最後,對於郭開來說,雖然受到了趙悼襄王的寵信,不過,廉頗這位資歷深厚的老將,依然讓他非常忌憚。於是,用資歷相對較淺的樂乘取代廉頗,無疑有助於郭開在趙國繼續作威作福。進一步來說,廉頗作為一位武將,在趙國朝堂之上曾獲得了藺相如這樣正直文臣的支持,從而留下了將相和的美談。不過,在藺相如病逝後,廉頗無疑在朝堂之上失去了重要助力,這成為其被解除職務,被迫離開趙國的重要原因。
司馬遷在《史記》中表示:「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於諸侯。」但是,在來到魏國後,趙國的良將廉頗並沒有受到重用。畢竟,在信任程度上,廉頗在魏國是相對較低的。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不過,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麼功勞,這很可能是因為楚國的士兵和趙國的士兵不同,加上秦國已經在整體實力上領先山東六國了,這就更難給廉頗發揮才能的機會了。在楚國擔任將領期間,廉頗說:「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尤其是他的仇敵郭開,長期把持著趙國的朝政,這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對此,在筆者看來,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最終客死異鄉,這無疑是令人唏噓和歎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