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創作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按理說,中舉對於古代文人而言是天大的喜事,可誰也沒有想到,范進中舉後竟然會突然瘋掉。那麼,范進到底為何發瘋呢?他的職位在今天又等同於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的皇帝為了給文人找點事做,以免他們太閒而鬧出事來,便特意設置了科舉考試來給文人一個較為艱苦的往上爬的機會。說好聽點,設置科舉考試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說直白點,其實就是為了限制文人們的身心活動罷了。文人們若想正大光明地出頭,那就得乖乖地走科考之路。
一、范進中舉後發瘋的原因。
首先,屢試不第的范進突然中舉,情況變化太快,令他一時之間難以接受。范進在古代算得上是較為上進的文人了,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卻能做到堅持參加科考,也實屬難得。
只可惜他一直都比較倒霉,參加了那麼多次考試,居然始終難以得償所願。這不僅弄得他及家人遭了別人的很多白眼和冷嘲熱諷,而且還讓他和家人的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差了。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岳父才會見他一次羞辱他一次,弄得范進逐漸習慣了過這樣糟糕的生活。
也就是說,雖然後來的范進依然在堅持參加科考,但是對中舉不中舉的結果,已經看得非常淡了。他在參加完每次科考之後,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畢竟這樣一來,他內心的失望之感就不會變得那麼強烈了。
而他中舉就是發生在他已經長期處於這種自我麻醉的狀態下,那無疑這個好結果於那時的他而言,簡直就如同是被打了一劑強心針,因刺激感來得太快而令他感到難以接受。
其次,中舉本就是他的一個執念,成真後自然容易喜極而瘋。詳細瞭解過范進中舉過程的人應該都知道,雖然范進表面上好像已經將科考的結果看得較淡了,甚至時刻準備著去接受最壞的結果。但是從他排除萬難堅持參加考試的行為舉止來看,我們明顯能夠看出中舉於他而言,已經變成了一種執念。這種執念在他內心深處存在的時間過長,自然中舉後就會令他在短時間內,陷入到從未有過的狂喜狀態中。
此時,即便是換成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估計當場發瘋的概率也會變得非常高。所以可以說,范進中舉後之所以會突然發瘋,原因可以歸結為事情來得太過於突然和此事太令人感到驚喜了。
二、范進擔任的職位與現代職位的對應情況。
范進中舉後,他的生活質量和交際關係一下子就變得與以往有了較大的差別。可能很多人都對此感到非常不解,覺得他只不過是考試成績比較突出而已,又還未被封官,別人至於如此上趕著巴結他嗎?
實際上,那些前來巴結范進的人的做法一點都不為過。要知道,中舉後的范進相當於已經拿到了可以當官的准許證,即便他不再參加進士考試,沒有考中進士,他也照樣能夠踏上仕途。既然如此,他周圍的人還能不上趕著巴結他嗎?
更何況范進後來並未放棄參加進士考試,不僅正常參加了,而且還成功考中了進士。所以由此可見,那些在他中舉後,就立即來巴結他的人的做法實在是明智之舉。至於范進後來擔任的官職與現代職位的對應情況,其實可以這樣來看:話說范進後來曾在三個官職上任過職,第一個官職是督察院御史,它放到現在就相當於縣處級幹部;第二個官職是山東學道,它放到現在就相當於廳局級幹部;第三個官職是通政使,它放到現在差不多就相當於副部級幹部了。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件事是,中舉在范進所處的那個時代,其實並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只要學習足夠好,中舉就是分分鐘鐘的事情。正因為這些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才會以為在那個時代中舉的人有很多。但是實際上,那個時代中舉的人的數量並不多。
正因為如此,文人一旦中舉,才可以立即擁有當官的機會。也就是說,范進屢試不第的原因並不能單純歸結為他自己太笨,而要結合考試本身的難易程度來看,這樣才算是不有失公允。再說了,若是中舉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那當時天下哪裡還會有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