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辛盤”是什麼菜?為什麼立春要吃“五辛盤”?

“五辛盤”是什麼菜?為什麼立春要吃“五辛盤”?

“五辛盤”是什麼菜?為什麼立春要吃“五辛盤”?

歷史小知識

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五辛盤」是什麼菜?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我們都知道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四季更替,春天到來,萬物也將進入到生長的季節。現代對於立春已經沒有太多講究了,但古人是非常重視立春的,當時還專門建立起了一種立春飲食風俗,例如在晉朝時期,有一道名叫「五辛盤」的菜,就是立春的饋贈菜品。那五辛盤裡是有哪些蔬菜呢?想必大家都對這個問題比較好奇,那下面就來講講古代立春會準備的食材,一起瞭解看看吧。

春節之後,就意味著春天越來越近了。

冰凍的河流會逐步解封,春風如同暖流化開了冰凍已久的植物體溫。

「立春,四時之卒始也。」《史記》以簡明的筆觸寫下來立春的重大象徵的節日意義。因為這一天「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因此立春成了人們對美好季節的最大期盼。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對於立春就已經進行了相當隆重的儀式。當時的經典《禮記》給後人留下了比較全面的記載。在立春這天,天子要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浩浩蕩蕩的排成長隊去東郊舉行祭祀活動。而被祭祀的主角是「句芒」的春神,他主管東方,因此被視為一年豐收與否的決定性神靈,於是向他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項祭祀活動到了漢代依舊成為重要的國家大典,由於句芒屬於草木之神,又稱之為「青帝」,因此漢朝官員在迎祭句芒時,所有著裝和祭祀之物都要用青色,官員也要戴上青色的頭巾,在春風的浮動下,大漢人頭攢動掀起了一股股青色的海洋畫面。

如果當時油菜花剛剛發綠,一切都充滿了生機。然而,對於綠色的渴望卻在《四民月令》中就被警告:「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過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因此這時候的節氣還是過冷,要人們在品嚐春味時要注意不可貪嘴。

此後研究春天的吃食越來越豐富,有美食者因此還發明了一種叫做「五辛盤」的春菜,這或許是五種早春野菜的薈萃。在西晉時,就有了「元日造五辛盤」的記載,據說吃了這個便可去除冬季以來的火氣,「發五藏之氣」。然而這個「五辛」到底是哪五個野菜卻一直不甚明瞭,後人想必也不能猜測出具體信息,但是這種美好的境界卻讓後人羨煞。從五辛盤到春盤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元日造五辛盤。這「五辛」指的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苔(油菜苗)、胡荽(香菜)。

人們認為這些食物可以「辟厲氣、開五臟,去伏熱」。是立春食用的最佳食品。但其實也並不拘泥於這五種蔬菜,其他味道辛辣或苦的蔬菜亦可代替。如今看來,這些也可起到殺菌祛寒的作用。到了唐代,五辛盤演變成了味道更好的春盤,上右圖可見盤中白蘿蔔、萵苣葉、春餅與醬。這其中的生菜到底是什麼呢?對古人來說,它既單指生菜這種蔬菜,也可泛指所有可生吃的菜。在文獻中,蘿蔔、韭黃也曾被稱作生菜。

因此關於春天的吃食被注入了大量的文化氣息,讓人聞著一片清香的撲鼻。

祭祀句芒,此後逐漸被沿習下來,到了唐宋,也廣為重視。唐代時期又出現了「鞭春牛」的活動,所謂鞭子象徵驅趕牛耕種的農業活動,反映了牛作為傳統農業的重要成員。到了宋朝,甚是頒布了《土牛經》,因此牛在宋代是禁止隨便殺戮的。後來的《東京夢華路》用了許多筆墨記載有關農耕與牛的記載。

在立春的前一天,開封官府就已經著手準備好祭祀活動的物品,並且非常認真的進行「鞭春牛」儀式。

開封的百姓們自然也是踴躍參與,積極表達他們對一年年景的深厚寄托。這一天,在皇帝的親自帶動下,將這種儀式感推向了高潮。因為這一天皇帝要請大臣們吃頓飯飲酒,吃什麼呢?自然與春天有關。通過對當時的畫面進行研究,發現他們會吃生菜、蘿蔔和豬肉,葷素搭配,色澤鮮明。到了南宋時,這種排場更為奢華,「翠縷紅絲,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看著宋代宮廷的宴席,確實能看出精緻品味和其中蘊藏的文化傳統。這種傳統延續到現在,我們叫他做「啃春」,但是只是一個「啃」字就失去了許多畫面美感,代之的是一種粗獷與不拘小節,但是心願似乎是一致的,就是要「啃出一個美好的未來」,只是所能吃的蘿蔔,實在令人覺得乏味。

但是北宋的百姓們對於這樣的日子卻並不馬虎,比起帝王家的春盤,民間自製的家常菜蔬反而更加鮮活靈動,引人垂誕。

楊萬默那中送春盤)云:「餅如苗紙不可風,菜如綠其劣可維。韭芽卷黃營舒素,蘆服(蔽)削冰寒脫齒。」春餅白潤而薄如繭紙,菜蔬皆細細切就,輕如絲續。韭黃苣絲曲折柔細,夢卜脆爽如咀冰嚼雪,春天的趣味全被收找成盈盈的束,捲進春餅裡,在齒間進出愉悅音符。宋人方岳也如此形容春盤:「擎將碧脆卷月明,嚼出宮商帶詩酸。」這樣「聲色」皆美的菜式,作為新一 年的開端,真是再完美不過了。

在各種春蔬裡,宋人似乎對韭菜、韭黃尤為偏愛。蘇軾有「青蒿黃韭試春盤」,黃庭堅有「韭黃照春盤」,楊萬里的「韭芽卷黃苣舒紫」,說的顯然也是韭黃。不過,隨著社會發展,春盤裡的蔬菜花色越來越多,韭菜的主角地位,就漸漸不那麼明顯。到了元代,契丹人耶律楚材的《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列舉了銀線(粉絲)藕片、蔥白、豌豆、蔞蒿、韭黃等種種食材,繁複豐盛,已經可以看出今日春餅的影子了。一切都活動彷彿都在促進人們對生產的慾望,農耕一直與綠色緊緊相連。

宋代的迎春活動主題一直與勸農有關,但是到了明代這種活動日趨變得有點寡淡,更多是一種集體活動的娛樂為主。

如《酌中志》記載,立春前一天,順天府會在東直門外舉行迎春儀式。「勳戚、內臣、達官、武士」,全都在春場策馬競賽,場面沸反盈天。而到了第二天立春,達官貴族吃的卻不是價值萬錢的精細春盤,無論貴賤,「皆嚼蘿蔔,名日『咬春』」,又會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唐宋時期的春盤裡,自然也有春餅,但不是絕對主角。明代,人們卻開始直呼「春餅」,「春盤」 之稱反而少見。據《燕都遊覽志》,立春日,皇帝會在午門向百官賞賜春餅。但是這種習俗顯然是與宋朝的傳統是相互繼承的。

此後,到了清朝,對於這項活動變得日趨簡單而直接,將其形容成「咬春」,頗與咬住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於是蘿蔔成了所有蔬菜中最為直接的首選,外加吃一些「春卷」,變完成了「咬春」的活動。值得一看的是,在《調鼎集》記載有油炸做法的「春卷」:用乾麵皮包人火腿、豬肉、雞肉等,又或是用四季時蔬,捲好後下鍋油炸。還有「野鴨春卷」,將生野鴨肉切絲,拌人黃芽蔥絲,加入各種調料燜熟,再用春餅捲起,油煎至脆。可以看出,這春卷就是由春餅直接演變而來的,做法也與我們熟悉的春卷相差無幾。炸得鬆脆輕薄的春卷,在齒間輕巧碎裂,釋出餡料的鮮甜,也不失為另一種「咬春」的樂趣呢。

相關內容: 立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