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白吧。
說起李白,都能將他與最偉大的詩人畫上等號。確實,李白以非凡的天賦,造就了無數詩篇,又以離奇的人生,為這些詩篇增加的亮色。他的詩歌,達到了變幻莫測,天馬行空的境界,為浪漫主義做出了最好的詮釋。我們通常所見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這一類。所以,一直以為李白總是那樣瀟灑恣意,狂傲不羈,浪漫如仙。
然而,作為詩人,特別是一位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自身命運又坎坷多難得的詩人,他的詩歌當然不會一成不變。除了放歌縱酒以外,他也寫下過一些苦悶的詩歌。其中,最為孤獨,最為落寞的當屬這首《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李白說,山中群鳥一隻隻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這首詩裡的敬亭山,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區北郊,李白先後七次到過宣城,也多次登臨敬亭山,有段時間他甚至安家在敬亭山下,「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也寫過很多關於宣城和敬亭山的詩,使得宣城和敬亭山紅了千年。
李白753年第一次到宣城是應他的堂弟——宣城長史李昭多次邀約而來,李白的到來,引爆了宣城文壇,宇文太守、李昭、崔侍御等人率眾粉絲盛情款待,天天組團胡吃海喝,遊山玩水。李白在這裡找到了眾星捧月的感覺,於是來了又來,就一共來了七次。
761年,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此時的李白,已經六十歲了,經歷了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李璘幕府的牢獄之災,流放夜郎的大難不死。此刻的李白,又老又窮,背著亂臣賊子的名聲,人人避之不及,再也沒有權貴富豪迎來送往,絡繹不絕的場面了,再也沒有美女如雲,粉絲如雨的盛況了,再也沒有「謫仙人」的蓋世風采了。此刻的李白,只能獨自一人,蹣跚地登上了敬亭山,在那靜坐良久。茫茫天地,彷彿只剩他和那座亙古不變的敬亭山,孤獨落寞的情緒盈滿了心間,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這首《獨坐敬亭山》。
李白是最愛熱鬧的,所以受不了孤獨與落寞。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的李白,希望脫離令人厭惡的凡塵,從而成仙得道。如他在《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中寫道: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聞此游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歎。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李白說,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極目望盡南天。常聽說有五六仙人,在此遊樂。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壇石崖聳立。白龍降落在陵陽山,黃鶴呼叫子安。子安的在這裡羽化騎黃鶴上日月,乘長風駕雲霧,與鴛鸞比翼。下視茫茫宇宙之間,四海皆是波瀾壯闊。雙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艱難。人生百歲,現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預期。強食的瓜兒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長歎。我願跟隨仙人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李白主要生活在李唐王朝的全盛時期,可以接觸到各種流行的文化。由於他並非出身官宦家庭,所受教育也就不那麼正統,加之他出川之前所活動的四川又瀰漫著濃厚的道教氛圍,最早交往的人物又主要是道教人士,因而他更多地接受了道教文化的熏陶,並由此決定了他崇信道教的基本傾向。
李白出川後在荊門茅山遇到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對方稱他有仙風道骨,李白引以為豪。後來,在齊州臨淄(今山東濟南)請紫極宮道士高如貴為他授道菉,在河北安陵請道士蓋寰為他書寫真菉,從此他成為一名入籍道士。南遊吳越時,又結交了著名道士吳筠。
李白的篤信道教與一般人的信道不可同日而語。他既崇拜道家始祖老子和主要代表者莊子,也相信後世道教的神仙之說、金丹之術。既然篤信道教的神仙之說,那麼也自然相信道教的煉丹、服食的妙用。李白在《古風》系列中寫到,服食丹藥可以長生不老,成為神仙。於是,當李白遭遇了孤獨、落寞與苦悶的時候,就想著「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練丹藥吃丹藥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