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牧生活的時代正是大唐王朝後期的多事之秋,他的最高理想就是恢復大唐帝國昔日的繁榮與昌盛,自稱:「豈為妻子謀,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絃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五言長詩《郡齋獨酌》)
杜牧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的理想,很注意研究財賦兵甲之事,注重治亂守戰。
同時,杜牧在文學方面的作品大多是諷諫時弊的,對當時荒淫享樂的統治者表達了極大的憤懣,如佳作《阿房宮賦》。
但是,當杜牧感到懷才不遇所產生的悲傷情緒時,又會寫下對人生慨歎的詩歌。
下面,來欣賞一首杜牧與好友張祜登上齊山觀景,有感而發的七律: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友人張祜來池州拜訪杜牧(時任池州刺史),因二人都懷才不遇,同命相憐,故在九日重陽節一起登齊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時,感慨萬千,遂作此詩。
開頭兩句,寫出了杜牧在登上齊山後,俯覽江水的愉悅心情。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裡,用「翠微」這樣美好的詞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第三、四句轉而慨歎人世的憂多樂少。塵世間的紛擾使得平生很難開口大笑,但在這種心境支配下,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不如及時行樂,用酩酊大醉來掩蓋和消釋長期積在內心中的鬱悶,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
第五、六句進一步寫因登臨而產生的光陰易逝之感。最後兩句,借用齊景公牛山涕泣事,春秋時,齊景公登上牛山,北望而流涕說:「美哉國乎,鬱鬱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國而死乎?」感歎自己一旦離開了人世,美好的江水能否永保。這裡詩人以反詰的語氣抒發了胸中的怨恨和感慨。
全詩用登高忘憂的曠達豪宕之筆,寫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之思,形成了既爽快健拔又含思淒惻的風格特點。「塵世難逢開口笑」一句,是杜牧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對人生道路的辛酸的總結,是趣語,也是理語。
在杜牧眾多的慨歎詩中,都是詩人在對人生探索後所發的感歎,既能代表封建社會下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也能引起潦倒失意的士大夫的普遍共鳴。
其實,杜牧的抒情短詩在藝術上也有極高的成就。不只是寫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而是善於通過所描寫的景物,表達自己豪爽的情思。例如: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在這些短小的七言詩中,表現出極為優美的畫面,還兼有用精煉的語言傳達含蓄的情思,從而營造出一種意境深遠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