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作為中國人晨起的七件事之一,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飲茶已經成為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茶文化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國的茶,自「神農嘗百草」的傳說以來,便由一開始的藥用價值逐漸被人們所熟悉。在經過各個時期的文人雅士以及百姓的推動之後,飲茶之風早已被廣泛普及。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茶是由唐茶發展而來,但飲品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茶葉生產到了宋代得到空前發展,飲茶之風更盛,茶館也越發繁榮。
在中國古代茶業發展的歷史上,茶文化與茶經濟相互作用,共同進步,從而開創了中國茶業活動的遼闊局面。唐宋時期是中國茶業史上第一個興盛時期,茶葉經濟興旺繁榮,茶文化迅速形成、發展,成熟,在宋朝時期茶文化就奠定了我國茶文化的基礎。
茶文化的鼎盛時代——兩宋
1、宋代改唐人煎茶法為點茶法
在唐以前,中國人用茶的歷史過程,是由藥用、食用到飲用的過程。唐代時期政治經濟軍事等相對高度發達,社會安定繁榮,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為唐代各種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豐厚的物質文化基礎,中國茶文化在此時發展出了工藝繁複,兼具美感的煎茶法。
煎茶法主要採用蒸壓而成的茶餅,將其炙烤待冷卻後碾成細末,生火煮水,水初沸則調鹽,二沸投入茶葉,並加以攪拌,三沸育華,將茶與水進一步融合至波滾浪湧即可;緊接著就是分茶,趁熱而飲,及時清潔茶具等步驟。
宋朝時代的文化多追求淡雅求真,兼具文人風格。各家文人墨客們以詩會友,以茶會友,將茶文化與儒道精神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品飲審美方式——「點茶」茶道禮儀。
在宋代,茶大多是半發酵的膏餅,在點茶前,還要用沸水沖洗杯盞,預熱飲具,以使「盞熱而茶難冷,難冷而茶味不變」。飲用時需先把膏餅碾成細末置於盞中。點水時要直沏而入,水柱有力,不能時斷時續,注入瓶中沸水後調和成糊狀。
然後再次輸入沸水,點湯時水量與膏茶要有一定比例,即「不過六分」,以盞容量的十分之六為最佳,盈盞則破壞了茶、水之間的比例,同時手拿調茶工具並適時攪拌,最後調和成茶湯,其中「候湯」與「擊拂」最見功夫。
宋代煎水多用瓶,很難以眼睛辨別,因此多依靠水的沸聲來辨別湯候。當時相傳只有將水煎好才能保證茶性,從而使得色、香、味更妙。「擊拂」則是斗茶布茶時的一種手法,參賽者一手執瓶、一手拿竹筅,來回擊茶湯,或拂湯花,使得茶液稀稠適中即可。
2、「點茶」一出現,斗茶之風興起
宋代著名農學家王禎的經典著作《農書》中所載:「夫茶,靈草也,種之則利博,飲之則神清。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闋。」由此可知,在宋王朝時期,茶飲已經成為了「國飲」,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市井百姓,都極其喜歡飲茶。與此同時,也隨之出現了一種很流行的競技遊戲稱「斗茶」。甚至連皇帝都會設宴款待群臣,以示群臣同樂。
「點茶」時常會伴隨著品茶與斗茶,它可以是一人兩人或者多人同時沏茶品嚐。
品茗時往往會給人以身心享受及無窮的回味之感,因此各類與茶文化相關的詩詞歌賦、茶俗禮儀開始盛行,這是文化興世的宋代所特有的一種茶文化體現。同時也成為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茶文化的廣泛傳播推動了茶葉經濟的蓬勃發展,同時豐富了民眾百姓的精神生活。
斗茶又稱斗茗、茗戰,主要是斗湯色和湯花,也是鑒別茶葉好壞的一種方法。其中湯色就是茶水的顏色,湯花即泛起的茶沫,「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 建安斗茶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宋代斗茶時為了方便判別水痕,多取黑釉兔毫盛茶湯,即以湯花的色白、尚久為評賞標準,水痕在黑白之間便可一目瞭然。
斗茶對當時茶葉的加工與生產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而斗茶所倡導的評比標準更是影響深遠。在斗茶中,點湯與擊拂幾乎同時進行,兩者配合的得當與否,將直接關係到斗茶的勝敗。斗茶從最初以評比茶的品質為目的,多在皇宮之中及其周圍來進行,到後來廣為流傳,逐漸也成為民間百姓的一種小遊戲,當然,民間則更注重茶的內在品質,多以茶之香、味來進行評判。
3、茶館行業快速發展,茶館文化逐漸豐富
茶館文化是茶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茶館業興旺發達的秘密之所在,至今中國茶館業的重新崛起仍受益於歷史悠久而博大精深的茶館文化。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說: 「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由此可見,增添了文化成分的茶館對茶客來說極具吸引力。
茶館文化為迎合整個社會各個階層而形成,並最終形成了雅俗共賞的特點。在茶館,不僅掛名人佳作和字畫以供茶客欣賞,也有茶歌、茶舞可供客人消遣,甚至有茶博士精湛的茶藝為客人服務,各種名品還會隨季節變化增添品種。茶客們淺啄慢飲,細細品嚐著茶葉的醇香清爽之味,賞著茶歌茶舞,好不悠哉快活。
茶文化與茶館的結合可謂相得益彰,宋朝茶館品類多樣、涉及廣泛、職能豐富、經營理念逐漸完善,對後世茶館的影響非常深刻。不僅促進了茶館經濟的發展,而且茶文化在茶館安營紮寨又增添了新型的文化內容,茶館也就成了茶文化不斷豐富、推廣、發展的一個重要降地,可以理解成是茶文化宣傳和推廣的物質載體,在茶文化發展史上,茶館的作用則是功不可沒。
南宋時期茶畫藝術的發展與壯大
1、中國茶文化之窗——茶畫藝術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藝術創作極其鼎盛的時期,無論是皇權貴族還是讀書文人,均對繪畫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認知,因此在那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經典驚世之作。當然,伴隨著宋朝茶文化藝術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也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圍繞茶文化元素進行創作的繪畫之作,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的《斗茶圖》便是以斗茶作為題材和題目的中國繪畫藝術作品種類之一。
宋代在南渡以後,建都臨安。此時的宋朝雖偏安一隅,但畫事活動仍然繁盛。南宋時期的皇帝們皆得宋徽宗的遺風,重文輕武,雅好書畫,這也致使南宋的畫壇群星燦爛,高手如林。而南宋茶畫在創作過程中,也成功吸收了宋朝之前的茶文化藝術創新理念,創作出一大批圍繞茶文化的藝術作品。
茶畫藝術中融入了人們對茶文化的具體瞭解和認知,在畫家筆下的這些茶事繪畫中,不論是先賢高士煮茶品茗還是市井平民民間斗茶,都充滿了宋時飲茶的生活氣息,也表現出畫家高超的繪畫技藝。其茶事繪畫作品也常常被後世畫家倣傚摹寫,宋時流傳至今的茶事繪畫,成為了我們窺視古人煮茶飲茶賦詩詠茶等形象的珍貴資料,形象生動的反映了當時社會飲茶之風盛行的風貌。
2、南宋「茶韻」之茶俗的藝術審美
古代文人墨客在從事茶藝活動時,講究的是體會茶道的魅力所在,從而能夠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普通百姓在品味茶飲時,主要強調的是感受茶的香味,重點在於消暑解渴,享受生活。
宋代的茶畫主要描寫了老百姓的茶飲活動,以展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狀況。這恰恰證明,普通百姓也可以從茶活動中感受到自然和休閒的生活,這與茶文化的怡相吻合。
宋代的茶習俗包括"用茶治茶",當時被民間階級接受。中國是禮儀之邦,民風民俗無不滲透著「禮」,而茶俗亦不例外。在茶中體現中國豐富的禮俗,是將茶的精神與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在宋代,喝茶的趨勢盛行。茶不僅成為睦鄰友好的體現,而且融入了當時的婚姻習俗。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之交讀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醋。君了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的友誼觀,真正的朋友不需流於表面的親暱,而是有如清水一般平淡,年歲越久,情誼越真,猶如一杯清茶,雖不如好酒來得猛烈,卻是讓人清醒,發人深思,消煩解渴,越品越甘甜。
這種「以茶待客」的風氣首先流行於宋朝士大夫階層,當飲茶在民間普及開來時,這種以「茶表敬意」的待客之道在整個社會中就成為固定的習俗了。不僅天子開茶宴宴請官員,以茶賜臣子;文人以茶會友;平民百姓也「客來敬茶」表敬意。
結語
以茶事入畫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宋朝文人將點茶、奉茶、品茶、以茶會友、飲茶用具等與茶相關的題材通過畫筆描摹,並融入畫家對藝術的感悟,對生活的態度,形成一幅幅精美的茶畫,這些茶畫不僅體現出很高的欣賞價值,還反映出我國幾千年茶文化發展的歷程。
在中國茶業發展史上,茶文化對茶經濟的推動作用表現在:茶文化各個方面一直都以其巨大而無形的文化感染力對民眾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社會各個階層、各個民族甚至在海外推廣著飲茶,增大了茶葉消費群體,提高了茶葉需求量,繁榮了茶葉貿易,同時對茶葉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而推動了茶經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