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清以來,有一些人認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應該是蔡京,後人不齒其為人,所以把蔡京換為蔡襄,並認為蔡襄的藝術成就在蔡京之上。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蘇軾為人正直、性曠達,才華橫溢,詩詞文賦而外,對書畫也很擅長,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
蘇軾的字看似平實、樸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就像他淵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他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給人以"大海風濤之氣"、"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美感。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
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
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為宰相,實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對。後來新舊兩黨鬥爭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在這場鬥爭中,黃庭堅站在舊黨一邊,他雖然沒有積極參加這場鬥爭,但他的一生一直捲在鬥爭的漩渦裡。
他在宋代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他又能詞,兼擅行、草書。書法初以周越為師,後取法顏真卿及懷素,受楊凝式影響,尤得力於《痊鸛銘》,筆法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字體開張,筆法瘦勁,自成風格。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
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在「宋四家」中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而翰札小品尤多。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氏雲山」,但米芾畫跡不存在於世。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遊)人。1030年(天聖八年)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並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
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於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所以傳世作品較少。
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巖」等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