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字玄宰,好思白、香光居士,他是松江華亭人,是明朝後期的大臣也是一位書畫家。他在藝術方面的成就頗高,他不僅善書畫還工詩文,也精通鑒藏,在中國書畫史上的影響很深。
董其昌的一生在宦海中遊歷,從三十五歲進入仕途到八十歲告老還鄉的這段期間,時而當官時而又隱退,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運用的出神入化。他考中進士後就踏入了精英階層,曾擔任過當時還是皇長子的朱常洛的老師,後來一度被任命為從三品的河南參政,也被授予過太常少卿和南京禮部尚書,結識了很多達官貴族。
董其昌17歲時參加松江府的會考,發榜時發現自己的得意之作竟然只能屈居第二,原因竟然是因為自己的字寫的不夠好。深受刺激的董其昌自此發奮學習書法,起初以顏真卿為楷模後來又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法帖,他廣聞博識,綜合了魏晉、唐宋元等各家的書風,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自稱一體。董其昌的書法可以說是真正的集古法之大成者。在清朝中期,康熙、乾隆執政期間,董其昌書法的影響是其他書法家都無法比擬的,康熙和乾隆對董其昌的書法倍加的推崇與偏愛,還會親手臨摹他的書法,康熙甚至還為董其昌的墨跡寫過一段很長的贊語。這也使得董其昌書風在當時揚名天下,時人研究董書到了瘋狂的程度,引領書壇長達百年之久。
在繪畫方面,董其昌也提倡以古為師,在繼承前人技法的同時融入自己的創意,形成自己的畫風。董其昌在繪畫方面提出的「南北宗」畫論和「煙雲供養」等理論對後世有著深刻的影響。
董其昌結識了很多收藏家,得益於這些人家中豐富的藏書,他借閱到了魏晉、唐宋元等名家的法帖寶繪,博覽群書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這也是他能夠成功的結實基礎。他在美術史已經書法史上的貢獻,對後世都有著啟發與借鑒的意義。
董其昌有很多流傳至今的書畫作品,繪畫方面較為有名的有《高逸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館)、《江干三樹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等;書法作品《路馬湖記》、《東方先生畫贊碑》(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相關內容: 董其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