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繪畫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清初畫壇,出現了四個出家為僧的書畫家,稱「清初四僧」。四人都擅長山水畫,但各有風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四僧」分別是:石濤,法名原濟;朱耷,號八大山人;髡(kūn)殘,號石谿(xī);漸江,法名弘仁。石濤之畫,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畫,簡略精練;髡殘之畫,蒼老淳雅;弘仁之畫,高簡幽疏。
前兩人是明朝皇室後裔,後兩人是明朝遺民,四人均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對明朝忠心不二,不肯歸順清朝。他們的書畫或寫身世之感,或寄托亡國之恨,或筆墨縱橫無阻,寄托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表現出不為命運所屈的旺盛生命力和強烈的不屈不撓的意志。
他們獨具風采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的畫壇,也深深影響了後世。
四人中成就最大的要數石濤和朱耷,在這兒主要介紹朱耷。
在今天的江西南昌,有很多的歷史名勝,其中最為著名、人氣最旺的是兩處古跡,一是滕王閣,二是青雲譜。青雲譜本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道觀,只有幾間茅草房子,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道觀,卻因為明末清初的一個著名畫家八大山人而聞名。
八大山人曾經在這裡潛心作畫,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現在這個道觀成為著名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八大山人不僅在中國非常出名,而且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八大山人」命名外星山脈,可見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朱耷,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是他的號,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朱耷是皇親國戚,又生長在書畫家庭,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社會地位崇高。他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能作詩,十一歲能畫畫,本身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的話,朱耷這一輩子絕對不會為衣食發愁。可他生不逢時,呈現在他面前的不是花團錦簇,而是無數的苦難和折磨。大概在朱耷十八九歲的時候,明朝滅亡,不久他父親去世,他的地位一落千丈。
緊接著他的兒子又死去。這一系列打擊,讓他心灰意冷,內心極度憂傷和悲憤。另一方面,他作為明朝皇室後裔,在清朝統治者看來是一個危險分子,便想盡辦法要剷除他。
他只能裝聾作啞,隱姓埋名,最後削髮為僧,遁跡空門,後來又居住在道觀裡,過著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生活。他一陣子是僧人,一陣子是道士,以逃避清朝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隱蔽和保存自己。
在當時人的眼中,朱耷是一個「癲狂人」。他衣衫破爛,頭戴破草帽,蓬頭垢面,瘋瘋癲癲。他喜怒無常,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有時甚至哭上一整天,引來路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他時常進店飲酒,酒量不大,一喝就醉,醉後就揮筆作畫,一次就畫十多幅,畫意都不雷同。其實,他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以「癲狂」來表示對故國的懷念,表現他那倔強不屈的性格。
在他的畫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落款。他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兩字似「哭」似「笑」,後兩字則像「之」字,意為「哭笑不得」,這也正是他內心狀態的反映。
朱耷善畫山水和花鳥,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上不為求完整而完整,佈局上著重地位和氣勢。其特點是通過象徵手法,對所畫花鳥魚蟲以誇張手法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主角更加突出,主題更加鮮明。
他的畫中往往會出現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眼珠向上,以白眼向青天,顯示出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表達跟清廷勢不兩立。
他善於繪畫,而且在書法、詩歌和篆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主要作品有《山水卷》《荷石棲禽》《孤禽圖》《竹石鴛鴦》《仿倪雲林山水》《鷺石圖》等。
朱耷一生的經歷曲折、離奇,他的遭遇讓人感慨,他的繪畫風格冷峻、乖戾、飄逸、狂放,令人難以揣摩,他的魅力至今不減。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享有「東方凡高」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