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的吳門畫派在畫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代表人物有四位著名的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他們被稱為「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沈周開創的吳門畫派與官方畫院的院體畫不同,屬於文人畫傳統體系,在明朝後期逐漸成為了中國傳統繪畫的主流,尤其是在山水畫方面,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他們的畫作呈現出一派山水性靈的詩意盎然,體現的是畫家追求精神獨立和生命解放的人格特徵。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原本是江蘇太倉人,後來才移居吳縣。在明代那一群文人畫家中,仇英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異類。他從小就喜歡繪畫,但是出身貧寒,幼年失學,曾經還做過負責塗漆的木匠。機緣巧合之下,仇英結識了文徵明,文徵明見他很有繪畫天賦又肯吃苦,便把他推薦給了唐寅的繪畫老師周臣,仇英正規系統的學畫生涯自此就正式開始了。當時也有人稱周臣、唐寅和仇英為院派三大家。後來在鑒藏家項元汴和週六觀家中觀摩到了大量古代名作,仇英的畫技得到進一步提升,終於自成一家。
明四家的其他三人,他們除了繪畫之外,在書法、詩詞方面的造詣與成就也是不容小覷的,而仇英的一生只專注於繪畫。他之所以能引起別人的關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精妙的畫技,是當時少有的純粹因為畫作而出名的畫家。仇英的作品題材十分廣泛,山水、花卉、人物、車船等無所不能,尤其擅長仕女圖,他的畫線條流暢不刻板,注重對歷史題材的刻畫與描繪,影響著後世清宮仕女圖的畫風。
唐寅每次畫完畫都要在上面題詩一首,而仇英作品的特點是幾乎從不在畫中寫文字,只是在角落裡簽署下自己的名款,甚至連年款都很少題寫。他到底為何如此,我們現在也不得而知,後世猜測可能受到恩師周臣的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他自知自己文化修養不博,為了藏拙所以才不題字。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都不影響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
相比明四家的其他三位,仇英可以算是「默默無聞」,歷史裡留下的記錄很少,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強大的家庭背景和出身,他在畫史上多多少少會被人輕視,以毒舌著稱的董其昌也認為他的學識不夠,多少有點瞧不上他的畫工。但是董其昌對於仇英的青綠山水畫卻是讚不絕口的,稱其「蓋五百年而有仇實父」。仇英癡迷於鑽研色彩,他在用色設色上達到的高度後來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青山綠水畫不僅在明代畫壇有一定的地位,對清代的王鑒、吳歷等畫家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和啟發。
仇英的存世畫作數量稀少,市場中的真跡更是寥寥無幾。《漢宮春曉圖》是仇英生平的得意之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