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後的第七天是雲南德昂族一年一度的花節。每逢「花節」這天,花山上風光迷人,上百種野花黃白交錯,紅藍相間,芳香艷麗。德昂族喜歡對歌,人們一路採花一路歌,把又香又美的鮮花裝滿花籃。從花山回來,人們就用採得的各種鮮花贈送友人,以示祝福。有的將花插在「潑水節」龍亭的周圍,插在花罐裡、籬笆上,有的還用來裝飾自己的房間,掛在門上,祝願幸福安康、五穀豐登。德昂族人特別喜歡丁香花。戀人們多以丁香花互相贈送,表示永不變心。
花節的來歷
關於德昂族「花節」的由來流傳著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善良的婦女,她有一個兒子叫阿佛。由於母親日夜操勞,不久眼睛便瞎了一隻,阿佛見母親做不了什麼,就常常罵她。有一年清明節後的第7天,阿佛上山砍柴,突見一隻老鴰從樹上飛了出來,他便拾起石塊扔過去,但末打中,過了一會老鴰又飛回來,只見它含一條蟲正喂一隻又老又瘦的老鴰。阿佛見此景,又羞又悔,連連責罵自己連老鴰都不如,以後他便改變了對媽媽的態度。媽媽死後,他痛哭不止,把媽媽埋在樹下,用長刀在樹下刻了阿媽的像,並每天送飯到這裡仟悔。後來風吹雨淋,木像褪色裂開,阿佛便取下拿回屋內供著。每年清明後第7天,就把木像取來用花蘸水洗擦淨。從那以後,德昂族就有了「花節」。
德昂族花節這一天,響亮的象腳鼓、饅鑼聲一清早就響徹了德昂村寨。男女老少吃過早餐後都要打扮一番,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
姑娘們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們身穿艷麗的衣服和統裙,圍上叮噹作響的籐蔑腰箍,戴上華美的銀手飾,然後提著竹籃,在和煦的春風裡,迎著陽光,走上採花之路。上山採花之前,德昂族小伙子們都要悄悄地編好幾個漂亮的竹盟子,準備上山時,將編得最精緻的竹籃贈給自己最喜歡的姑娘。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而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