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秋節是哪一天?這個問題對很多朋友來說有點難啊,誰沒事去記個節日的時間呢,佔用腦容量啊,或許我換個問題你就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所以2018年中秋節的農曆時間就是八月十五了。至於2018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我們還是等下文詳細解答吧!
2018中秋日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中秋節是哪一天
農曆八月十五 陽曆9月24日,星期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月亮,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神也。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明四季,春屬木,夏屬火,夏秋之交屬土,秋屬金,冬屬水。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古代天子春天要祭拜太陽,秋天要祭拜月亮。祭拜太陽是在早上,祭拜月亮是在晚上。
人們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學作品中則大量描寫、詠歎月亮。以李白為例,流傳下來的九百多首詩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與月亮有關。可以這樣說,唐宋以來沒有哪一個知名詩人或詞人沒有寫過月亮讚歌。
古人對月亮情有獨鍾的原因有四個:一是因為月亮是離人類最近的天體,人們十分關注它;二是月亮有規律的形狀變化(上弦、下弦、月虧、月滿、月蝕、月暈等)引來人們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國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為了功名或生計,背井離鄉,辛苦輾轉,特別嚮往圓的事物,於是以月寄情,抒發感想。所以,詠月的詩詞就多起來了。
中秋節的最佳古詩詞
一、最雄渾的中秋詩詞——《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
三、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等等,當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四、最親情的中秋詩詞——《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常被後人借鑒。
五、最著名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思奇拔,獨闢蹊徑,神話與現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